Mol Cell:武汉大学卿国良课题组发表联合给药靶向治疗肿瘤新成果

2017-04-26 佚名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

近期,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卿国良教授课题组在Cell杂志子刊Molecular Cell (IF=13.958)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报道了Polo样激酶1(PLK1)与癌蛋白MYC之间形成正向反馈调控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一种联合给药靶向治疗肿瘤的新模式。这项研究不但揭示了癌症发生发展的新机制,而且为精准治疗MYC高表达癌症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该论文题为Polo-like Kinas

近期,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卿国良教授课题组在Cell杂志子刊Molecular Cell (IF=13.958)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报道了Polo样激酶1(PLK1)与癌蛋白MYC之间形成正向反馈调控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一种联合给药靶向治疗肿瘤的新模式。这项研究不但揭示了癌症发生发展的新机制,而且为精准治疗MYC高表达癌症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该论文题为Polo-like Kinase-1 Regulates Myc Stabilization and Activates a Feedforward Circuit Promoting Tumor Cell Survival。医学研究院卿国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肖代彪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癌基因MYC(编码癌蛋白MYC)在超过70%的癌症中被异常激活。众多细胞水平和模式动物研究表明,癌基因MYC对肿瘤形成必不可少,干预MYC的表达或活性,可显着甚至完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尚无直接靶向MYC的药物,进一步寻找替代策略靶向MYC势在必行。

该研究成果揭示,PLK1与MYC形成正反馈信号环路,诱导癌症发生发展。在分子水平上,PLK1磷酸化E3泛素连接酶Fbw7,诱导Fbw7自身多聚泛素化降解,增强Fbw7促癌底物(如MYC、cyclin E、Mcl1等)的蛋白稳定性;同时,MYC作为转录因子能够直接激活PLK1 mRNA的转录表达,从而进一步稳定放大MYC的促癌活性。靶向PLK1可打断这一正反馈环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功效易发生耐药,常常考虑联合用药的策略。Bcl2抑制剂ABT199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其抗肿瘤效应依赖于癌细胞中Mcl1的低表达,而众多癌细胞中Mcl1常常出现高表达,这就限制了Bcl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此项研究发现,抑制PLK1不仅下调MYC而且降低Mcl1水平,首次提出PLK1抑制剂与Bcl2抑制剂联合用药可有效协同治疗MYC高表达的肿瘤。更为可喜的是,PLK1抑制剂BI6727已进入美国FDA绿色加速通道的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这两种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有望为肿瘤的精准治疗开辟新天地。

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09-22 维他命
  2. 2017-05-07 绛珠草小姐

    学习了,谢谢

    0

  3. 2017-04-26 七九九八

    继续努力,加油加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