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诊医师协会:特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

2014-07-23 佚名 新青年麻醉论坛

起草小组:于学忠,郭树彬,杜铁宽,白连军,王仲,张茂通讯作者:郭树彬(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为挽救生命、积极救治患者,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无法实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按照下列步骤采取紧急输血措施。指南下载1 血型不明时紧急输注O型红细胞处理流程1.1适用情况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1.1.1 ABO血型难以确定(如:ABO血型

起草小组:于学忠,郭树彬,杜铁宽,白连军,王仲,张茂
通讯作者:郭树彬(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为挽救生命、积极救治患者,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无法实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按照下列步骤采取紧急输血措施。指南下载

1 血型不明时紧急输注O型红细胞处理流程

1.1适用情况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

1.1.1 ABO血型难以确定(如:ABO血型系统的亚型表型,或其他生理、病理因素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困难)。
1.1.2 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①血红蛋白<30 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血红蛋白≥30 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出血速度快,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合并心、肺等严重基础疾病,很难耐受更严重贫血)。
1.1.3向患方充分告知并取得患方的书面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O型悬浮红细胞成分中残存少量血浆,但大量输注(累积大于200mL)可能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

1.2紧急处置按照以下A—B的顺序启动紧急流程:

A.优先选择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
B.在不能及时获得O型洗涤红细胞的情况下,可考虑输注O型悬浮红细胞,并推荐应用白细胞滤器。在生命体征稳定、危急状态解除后,应等待获取O型洗涤红细胞。

1.3注意事项

1.3.1 异型输血必须是由主管医师与输血科充分沟通、权衡患者获益与风险后共同做出决定。
1.3.2输注前应使用能够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否则可能因患者体内存在针对供血者的不规则抗体,从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1.3.3输血时和输血后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RhD阴性无同型合格血源供给时紧急输血流程

2.1适用情况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

2.1.1 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输注RhD阴性合格血液。
2.1.2 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①血红蛋白<30 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血红蛋白>130 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出血速度快,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合并心、肺等严重基础疾病,很难耐受更严重贫血)。
2.1.3 向患方充分告知并取得患方的书面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RhD阴性受血者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在输注RhD阳性血液后,将可能由于同种免疫产生抗D抗体,诱发新生儿溶血病,因此将可能丧失再生育能力;或再次输注RhD阳性血液时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②输注来不及检测的血液可能使受血者面临感染艾滋病、肝炎等多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患者必须自行承担这些风险。

2.2紧急处置按照以下A-B的顺序启动紧急流程:

A.在检测确认待抢救患者血液中D抗体筛查阴性的前提下,使用与RhD抗原阳性交叉配血相合的合格血液。
B.不具备“A”条件时,可以考虑输注紧急采集尚来不及完成检测的RhD抗原阴性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

2.3注意事项

2.3.1异型输血或输注未完成检测的血液必须是由主管医师与输血科充分沟通、权衡患者获益与风险后共同做出决定。
2.3.2输血时和输血后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编后语]

紧急输血是抢救急诊患者生命的关键医疗手段,在某些急症抢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临床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受到医疗条件的制约,无法达到“完美”的输血治疗。但存在“退而求其次”采用不完善但能够达到救治目的的输血治疗方式,这时,一个困境就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如果拒绝采取欠完善的治疗方法.患者极有可能延误抢救时间丧失生命,如果采用则该治疗方法本身存在较大风险或会使患者付出代价和损失。这一困境不仅仅是医疗问题,更涉及了法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次特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就具体关注了两项特殊情况。一是在各种客观原因导致ABO血型无法查明时,在患者病情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再不输血将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紧急输注O型血的问题;二是RhD阴性血型患者在无同型合格血源供给时,在临床情况已经不允许继续等待的前提下,可否输注RhD阳性血或者输注未经标准检测的RhD阴性血。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选择,对于临床医生往往异常艰难,因为这涉及到法律冲突和伦理争议,但更关联到一条鲜活的生命是否将从我们的手上逝去。
 
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实是,临床医生在做出上述选择时往往非常无助,面临如何选择都会陷入争议甚至处罚的窘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不单单是医学技术问题,而是技术、法律与伦理结合的问题。因此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与卫生部设立的急诊国家质控中心合作,整合医学、法律、伦理和管理方面的专家资源,在谨慎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被多数专家认可的“专家共识”,正是为了指引临床医务人员在面对困境时做出合理选择,同时帮助临床医务人员规避法律风险。当然,最重要的是,尊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益,在患者面临危险和困境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利益。(新青年麻醉论坛)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4-11-26 59.37.130.250

    应该是以血站专家为主制定的本共识,临床需紧急输血时往往病人静脉中已抽不出血标本,要求血红蛋白≤30g/L,不知如何做到?

    0

  2. 2014-07-25 windight

相关资讯

Anesthesiology:吸入一氧化氮或改善输血后小鼠的预后情况

2012年11月23日--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esthes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一氧化氮的吸入可以降低小鼠因输血所引发的副作用,来自国外的研究者发现,一氧化氮的吸入可以降低组织损伤以及改善失血性休克后输血小鼠的短期生存率。 长时间的输血和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升高直接相关,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机体中储存的血液可以降低转运氧气的能力,而且在输血之后很多都会由于血管中的一氧化氮而被

PNAS:恢复捐献血液的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减少输血的有害效应

一项研究发现,对储存的血液的一种处理方式导致了动物在输血后向组织供氧能力的改善,而且有朝一日可能帮助减少与人类红细胞输血有关的不良心脏事件、肾衰竭以及死亡的风险。 在储存期间,红细胞迅速失去一氧化氮——这是血红蛋白携带的一种化学信使,以扩张血管的S-亚硝基硫醇的形式存在——因此也就削弱了细胞向组织供氧的能力。Jonathan Stamler及其同事研究了在输血前恢复红细胞的S-亚硝基血红蛋白(S

JAMA:PCI患者输血及住院时发生心脏病事件风险增加

据2月26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一项包括了超过2百万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用于打开狭窄冠状动脉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患者的分析中,在美国各地的医院在实施红细胞输注的做法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而接受输血与住院时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原文下载】 给冠心病患者输注红细胞是有争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急性冠脉

JACC:RBC输血提高血小板反应,但不影响炎症和血栓形成

该实验致力于研究红细胞(RBC)输血过程是否会在冠状以及非冠状动脉患者体内上调血小板凝集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健康人体的体外实验中,RBC输血会加速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这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RBC输血之后,复发性缺血性事件和死亡率有所增加的现象,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在63位研究对象(33位患有ACS,28位没有患ACS)进行输血的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小板活

Nat Med:年轻血液可提高老年大脑功能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古怪的实验:把年轻小鼠的血液注入到年老小鼠的体内之后,后者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出现增长,并且在迷宫实验中的导航能力也会增强。“就像这些年老的大脑通过年轻血液进行了‘充电’一样,”研究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托尼·维斯-科雷(Tony Wyss-Coray)说道。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近期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者们认为,如果相同的结果

JAMA:促红素和成分输血并不改善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据7月2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严重颅脑损伤时,促红素(EPO)与安慰剂对比,对患者脑损伤恢复的影响。 这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招募200人(EPO组102人,安慰剂组98人),均属于闭合性颅损伤,损伤6小时内,住入神经病学急诊ICU的患者。这项研究从2006年5月份开始,持续到2012年8月结束。采用析因设计策略,比较EPO对能否改善患者6个月月后Gla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