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抑制CRTC1/MAML2基因链接蛋白有助于口腔癌治疗

2014-08-01 佚名 生物谷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促进肿瘤生长的基因和粘液表皮样癌之间的关系,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影响唾涎腺的口腔癌,这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治疗粘液表皮样癌的疗法。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连接基因CRTC1/MAML2的一对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促进口腔癌的发展和扩散;Michael Conkright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为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促进肿瘤生长的基因和粘液表皮样癌之间的关系,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影响唾涎腺的口腔癌,这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治疗粘液表皮样癌的疗法。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连接基因CRTC1/MAML2的一对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促进口腔癌的发展和扩散;Michael Conkright博士表示,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口腔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潜在疗法提供了帮助。

当编码CRTC1和MAML2的基因在细胞中通过染色体异位发生突变时,C1/M1蛋白质就会产生,这样的突变嵌合体基因往往和一系列癌症的发生有关,研究小组发现,C1/M1蛋白质可以激活一系列由MYC调节的途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细胞改变,导致粘液表皮样癌的形成。

Antonio L. Amelio教授说道,C1/M1和MYC之间特殊反应关系的鉴定可以帮助开发靶向药物来治疗粘液表皮样癌,如今我们都知道蛋白质C1/M1及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CREB之间的关系,其在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就建议医生们以后在对患者进行癌症检测时要对个体的细胞中C1/M1蛋白进行测定,相关研究由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提供资助。


原始出处:

Amelio AL1, Fallahi M2, Schaub FX1, Zhang M3, Lawani MB1, Alperstein AS1, Southern MR4, Young BM5, Wu L6, Zajac-Kaye M7, Kaye FJ3, Cleveland JL1, Conkright MD8.CRTC1/MAML2 gain-of-function interactions with MYC create a gene signature predictive of cancers with CREB-MYC involvement.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Jul 28. pii: 201319176.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Signal:癌细胞和神经元的死亡刹车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PARC/CUL9蛋白帮助神经元和脑癌细胞克服了导致大多数其他细胞死亡的生物化学机制。神经元的长期存活确保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脑仍能正常的运作。而脑癌细胞的长期生存则促成了肿瘤生长以及扩散。 发表在《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的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确定了从前未知的一个神经元生存机制,还证实脑癌细胞劫持了相同的机制来实现自

JCB封面:癌转移,犹如水银泻地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揭示了细胞集体迁移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开发新药物,阻止癌细胞的扩散和继发性肿瘤的形成。研究人员发现,侵袭性的细胞能够转变为类似液体的状态,以便在机体内的狭窄管道中前行。这一转变由一种化学信号触发,阻断这样的信号就能够阻止癌细胞的转移。这项研究于七月七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上绝大多数癌症死亡都不是原发肿瘤造成的,而是因为原发肿瘤的细胞

Oncoimmunology:弓形虫能逆转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

肿瘤细胞中的cps弓形虫。图片来源:Geisel NewsCenter 说到弓形虫,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猫咪,以及这种寄生虫给孕妇带来的风险。而实验室研究表明,这种小小的寄生虫或许能激发免疫系统,在未来的癌症治疗中大显身手。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它们在猫咪的肠道里活得最开心,但在其他温血动物中也同样能存活。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弓形虫的身影,它们

医生应该知道的8个医学奇迹

曾经是神话般的传说现在陆续进入临床医学,让许多不可能的治疗成为可能,从而使得医生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体外切除  2009年,美国波士顿,两个孩子的母亲,43岁的Meredith Moore隐隐地觉得腹部不适。去医院做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胰腺癌,而且肿瘤靠近附近的大血管。附近的医院都不敢给她做手术,因为风险太大。惟一的选择是放化疗。 在做了两年放化疗之后,她的病情开

姜文奇: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临床应用15年的回顾与展望

在7月5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姜文奇教授回顾和展望了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临床应用的15年。 目前,淋巴瘤是全球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每年发病率平均增加4%。近年来,我国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上升加快。据最新全国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淋巴瘤患者发病率在男性十大高发肿瘤中已上升至第9位,女性则上升到第11位,2011年全国淋巴瘤发病率已达到6.43/

Nature:谁是肿瘤中危险的细胞

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发现在癌变肿瘤中许多的细胞亚群之间为夺得优势而相互争斗,最危险的并非那些以最快速度增殖的细胞亚群。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采用精准施药来治疗癌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者解释说:医生需要确定哪些细胞亚群真正地推动了肿瘤生长和转移,选择出一些药物来靶向这些细胞中的关键基因。想当然地认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