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附指南全文下载)

2015-10-16 文韬 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https://eccguidelines.heart.org),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

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https://eccguidelines.heart.org),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120/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旧指南还要求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新指南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要点见下表。



指南下载:2015-AHA-Guidelines-Highlights-Chinese_Simplified.docx


作者:文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JM:早期心肺复苏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

背景:在瑞典有三百万人口都受过心肺复苏(CPR)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否会增加心肺复苏的旁观者,或出院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遭到质疑。    方法:研究人员分析了瑞典从199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的30381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以确定在紧急医疗服务(EMS)到来之前是否进行CPR,早期CPR是否与生存率相关。    结果:E

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 半数患者可能被救活

心脏急救中最严重的情况是心脏骤停,即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如果不及时干预,将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中国心脏猝死的总人数每年达到54万,居全球之首,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而60%以上都发生在院外。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又称“黄金4分钟”。 20

庆祝股市苏醒:心肺复苏救命史

接连不断的抢救之后,股市终于苏醒了。今天,咱们就来扯扯“心肺复苏”(CPR)这救命技术的历史。 一、历史 (一)那些古老的救命办法 越是了解古代的救命术,你就越是会庆幸生活在现代。古代人经常采取吼叫、撕咬、鞭打甚至烫烙等“技术”烙救人。很显然,这些技术只不过是能够判断一下人是神志情况,根本起不到心肺复苏的作用。 18世纪,还有一种广泛使用的救命技术:将烟草吹入直肠的“烟

动图:胸外心脏按压时 患者体内发生了什么?

  心肺复苏术,包括给患者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通气给氧,必要的时候进行心脏除颤,是处理心脏停搏急症必备技能。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很关键。跪在病人任何一侧均可,先选择按压部位,是两乳头水平连接线的正中间。然后一手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注意按压深度至少5cm

ESC2015:心脏骤停应至少接受35分钟专业心肺复苏

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5)专题报道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一个心脏骤停者,到底应该进行多长时间心肺复苏,难道复苏时间越长转归越好?日本金泽大学急诊和重症医学部的Yoshikazu Goto教授在17000余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那些存活并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心脏骤停患者,多在接受心肺复苏35分钟内恢复自主循环(图1)。

pediatrics:节拍器能否让胸外按压更带感

在对危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RP)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按压一会儿之后就会找不准按压的节奏了,这可能是因为疲劳了。近期有一项关于CRP的模拟研究。探究研究对象对小儿模型行CRP时,使用语音节拍器能否改善操作者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使其更合适更标准。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模仿、交叉、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包括儿科住院医师、同事、护士、医学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位研究对象均行两轮2min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