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原来是这6大元凶作的祟!

2016-06-10 随糖”微信号(suitang365 随糖”微信号(suitang365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的并发症,较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出现早,但同样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神经,以外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多见。外周神经病变以四肢疼痛、麻木、感觉丧失等为主要表现,增加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多表现为心脏、胃、膀胱等器官的神经损伤,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肌无力、勃起功能障碍等,有时亦无明显症状。 那么,引起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的并发症,较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出现早,但同样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神经,以外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多见。外周神经病变以四肢疼痛、麻木、感觉丧失等为主要表现,增加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多表现为心脏、胃、膀胱等器官的神经损伤,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肌无力、勃起功能障碍等,有时亦无明显症状。

那么,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6大危险因素都有哪些?

一、高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危险的因素,不仅对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还会引起外周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神经缺血、缺氧,进而导致神经损害。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越差,出现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高。因此,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神经病变的最重要的措施。

二、病程

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相关,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测2次HbA1c,病程较长的最好3~4个月检查一次,以便充分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状况。

三、超重

超重(BMI≥24 kg/m2)会增加神经病变、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体重减轻5%~10%时可大大降低神经病变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足部神经痛的患者而言,体重减轻还可减少足底的压力。

四、高血脂

高血脂也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风险。因此,糖友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对于正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来说,还需要增加检测次数。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标准为:TC<4.5mmol/L,TG<1.5mmol/L,LDL-C<2.6 mmol/L, HDL-C 男性>1.0 mmol/L,女性>1.3mmol/L。


五、吸烟


吸烟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经常吸烟的患者,可每月设定几个“无烟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戒烟,并请家属、同事、朋友等督促戒烟。
六、饮酒

酒精可影响血糖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因此,不推荐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若有必要饮酒时,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以不超过15克,男性不超过25克(15克酒精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 ml或白酒50 ml)为宜。


“随糖”微信公众号每日权威发布糖尿病科普知识,涵盖名医视频、名医专栏、糖友厨房、身心调养等多个主题。

作者:随糖”微信号(suitang36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6-09-21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很好,非常有益

    0

  2. 2016-09-15 舒心和人

    多因素综合作用

    0

相关资讯

Lancet子刊:存在微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背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但预测个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仍然具有挑战性。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疾病负担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库是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n = 49 027)。研究者应用多变量Cox模型估计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史个体中,与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累积负荷相关的主要终点(首次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时间,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

Nat Med:糖尿病新药动物实验获成功,一次用药维持4个月,未来有望用于临床

“一次注射药效至少能维持4个月时间。”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控制血糖的新药,并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研究人员称,该研究涉及一种在人类大脑中天然存在的激素,未来有望为治疗糖尿病提供帮助。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网站上。 Ⅱ型糖尿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呈逐年增高趋势。其特点是血糖病理性升高,如不加以控制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此前有研究发现,将

ADA 2016:LEADER试验结果公布与EMPA-REG研究新数据

2016年6月10日-14日,第76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将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本次会议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有两项:一是LEADER试验结果正式公布,二是EMPA-REG研究的最新分析数据的公布。关于EMPA-REG研究的基本情况已有很多介绍。该研究首次证实新型降糖药物恩格列净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降低14%,心血管死亡降低38%,因心衰住院降低35%,全因

拿糖尿病性水疱病不当并发症,后果很严重!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糖尿病的特异性皮肤并发症,皮损特点酷似烧伤性水疱,其发病率为5%左右,多发生于患病时间较长、病情控制较差和全身营养不良(例如存在低蛋白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多见于合并有神经病变者。糖尿病性水疱病很容易被误诊,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引起感染及病情反复。 出现这样的临床表现,可不是烫伤哦! 糖尿病性水疱病起病多比较突然,无任何症状,往往在无意中察觉或被他人发现。 水疱形态酷似烧伤性水

一棵毒树结出的两颗恶果: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你俩为啥“狼狈为奸”?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在育龄妇女中的患病率为7%,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月经不调、不孕、多毛和肥胖等。其发病原因包括: ①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多,卵泡刺激素正常或减少,加之高雄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干扰,影响卵泡发育; ②肾上腺功能异常影响下丘脑-垂体-卵

甲亢遇上糖尿病,分不清楚就糟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2%,其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伴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7%,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高达5.6%。1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女性约占总发病率的7.5%,男性约占1.1%;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者中女性约占2.0%,男性占1.1%[1]。由此可见,甲亢合并糖尿病,这可是一件大事! 甲亢遇上糖尿病,这份“不二诊断”您会吗? 甲亢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