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尝试用酵母生产溶血栓药物

2015-07-24 佚名 生物谷

将毒蛇基因转入酵母中能得到什么?根据近期的一项研究,使用转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现在中国科学家可以合成蛇毒的成分,进一步分离纯化可以作为溶血块的药物。这个方法一旦进入规模化生产,那么每年将有一万五千条毒蛇避免被残杀取毒液。 在野外环境中,有一种名为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的毒蛇非常致命。就如同这种毒蛇的名字一样,被蛇咬过之后,猎物在几步之内便会丧失行动能力。但是,这种毒蛇

将毒蛇基因转入酵母中能得到什么?根据近期的一项研究,使用转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现在中国科学家可以合成蛇毒的成分,进一步分离纯化可以作为溶血块的药物。这个方法一旦进入规模化生产,那么每年将有一万五千条毒蛇避免被残杀取毒液。

在野外环境中,有一种名为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的毒蛇非常致命。就如同这种毒蛇的名字一样,被蛇咬过之后,猎物在几步之内便会丧失行动能力。但是,这种毒蛇的毒液中有一种蛋白质(agkisacutalin)却有着神奇的功效。这种来自毒蛇的蛋白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抗凝血剂。当人体中存在血块或者血栓的时候,人体会出现中风或者心脏衰竭,这种蛋白正好能够溶解血块或者血栓,进而减轻症状,并且毒副作用非常小。很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太好的办法能够有效地提纯这种蛋白,只能使用传统的取毒液的方法。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一种基因改造的酵母( Pichia pastoris),使其能够表达毒蛇的蛋白agkisacutalin。毕赤酵母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模式生物,不仅在生物界用处很大,而且也常常被作为食品的添加剂。研究者们敲除了酵母中的两个基因,并用毒蛇的蛋白基因替换。在室温情况下,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选择好的菌株,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株效果非常好的酵母菌株。利用这个菌株的发酵,酵母可以合成来自毒蛇的蛋白agkisacutalin,在培养基中,蛋白浓度能达到100mg/L,而且这些蛋白还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在中国,酵母的生物安全性已经通过了审核,因此未来可以继续优化条件获得大量的抗凝血蛋白。尽管现在的实验还在实验室阶段,但是理论上已经可行。需要进行规模化生产可以基于这种菌株,并设法继续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产量。这个课题组已经和一个生物公司开始了合作,可能会最终将酵母合成的溶血栓蛋白带入市场。

原始出处:

Popular Science: ENGINEERED YEAST PRODUCES VIPER VENOM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精华盘点:端粒与人类疾病!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形态学上,染色体DNA末端膨大成粒状,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因而得名。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可以断裂,这时,染色体断端之间会发生融合,或者断端被酶降解。但正常染色体不会整体地互相融合,也不会在末端出现遗传信息的丢失(被降解之类)。可见端粒在维持染色体和DNA复制的完整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发现了端粒酶。当DNA

Nat Med:细胞“对话”帮助开发糖尿病新疗法

有时候倾听对话或许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近日一篇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细胞间的交谈或可控制机体对糖类的反应,理解这种细胞间的交流或可帮助我们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并且帮助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型疗法。 研究者表示,他们在胰腺细胞间鉴别出了一种关键的“对话”,即一种名为尿皮素3的激素,尿皮素3可以同胰岛素一同释

2015(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2015年6月11~12日,由生物谷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源协和、BD中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RuRo等赞助赞助的“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5China Cell Therapy Conference)”在成都最佳西方成都金韵酒店圆满落幕。来自海内外数百位知名学者专家齐聚成都,共同分享和交流最新的

Oncotarget:科学家鉴别出可促进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特殊靶向基因

一种特殊的人类基因突变体或可使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从而使得乳腺癌细胞不仅对化疗产生耐药,而且使得原发性肿瘤开始扩散;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AF1q的基因或可使得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同时该基因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靶点来帮助开发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性疗法。 人类机体的AF1q基因是在染色体异常时发现的,而且该基因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因子,同时研究

2015(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2015年6月11~12日,由生物谷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源协和、BD中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RuRo等赞助赞助的“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5China Cell Therapy Conference)”在成都最佳西方成都金韵酒店圆满落幕。来自海内外数百位知名学者专家齐聚成都,共同分享和交流最新的

老大和老二到底谁更聪明?

                                                      最近,一项包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