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 新型纳米药物,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2015-07-28 佚名 生物谷

Dalhousie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运送化疗药物的新方式。利用纳米科技,这种新型药物运送系统仅仅在肿瘤细胞释放药物,从而保护健康细胞不受伤害。这项研究工作于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Naga Puvvada博士是Dalhousie医学New Brunswick (DMNB)的一名博后,他发明了药物运送系统。他与DMNB的Keith Brunt博士,及美国和印

Dalhousie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运送化疗药物的新方式。利用纳米科技,这种新型药物运送系统仅仅在肿瘤细胞释放药物,从而保护健康细胞不受伤害。这项研究工作于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Naga Puvvada博士是Dalhousie医学New Brunswick (DMNB)的一名博后,他发明了药物运送系统。他与DMNB的Keith Brunt博士,及美国和印度的研究人员们一起合作,开发了这种新系统。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可以增加运送到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的量,而且仅仅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化疗药物。这样就对健康组织的影响减少到了最低。

肿瘤细胞产生的高酸性水平,才可以激活纳米颗粒,从而使其进入到肿瘤细胞,释放药物。当纳米颗粒释放药物时,它的颜色会改变,即光转换。这种光转换就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多少化疗药物得到了释放,及辨别出存在的肿瘤。

"我们设计的独到之处就是,荧光光转换潜在的临床转化可能性,因为它有助于检测到化疗药物的释放量。"Puvvada博士说。"在这项技术用于临床之前,我们仍将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目前荧光还不能够被MRIs 或 CTs检测到。这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尽管这项研究是在人类乳腺癌细胞上开展的,但这项技术有潜力运用到任何一种实体瘤上。

"尽管这种新的药物运送系统还在早期阶段,但是它很有希望成为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个方法。"药理系助理教授Brunt博士说。"这种靶向性好,且可以检测药物释放量的治疗方法,有潜力提高实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他们的总体效果指日可待。"

原始出处

Puvvada N1, Rajput S2, Kumar BN2, Sarkar S3, Konar S4, Brunt KR5, Rao RR6, Mazumdar A7, Das SK8, Basu R9, Fisher PB8, Mandal M2, Pathak A4.Novel ZnO hollow-nanocarriers containing paclitaxel targeting folate-receptors in a malignant pH-microenvironment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promoting breast tumor regression.Sci Rep. 2015 Jul 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5-07-28 ligong

    化疗药物也可以成为靶向药物

    0

相关资讯

2015(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2015年6月11~12日,由生物谷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源协和、BD中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RuRo等赞助赞助的“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5China Cell Therapy Conference)”在成都最佳西方成都金韵酒店圆满落幕。来自海内外数百位知名学者专家齐聚成都,共同分享和交流最新的

Oncotarget:科学家鉴别出可促进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特殊靶向基因

一种特殊的人类基因突变体或可使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从而使得乳腺癌细胞不仅对化疗产生耐药,而且使得原发性肿瘤开始扩散;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AF1q的基因或可使得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同时该基因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靶点来帮助开发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性疗法。 人类机体的AF1q基因是在染色体异常时发现的,而且该基因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因子,同时研究

2015(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2015年6月11~12日,由生物谷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源协和、BD中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RuRo等赞助赞助的“第六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5China Cell Therapy Conference)”在成都最佳西方成都金韵酒店圆满落幕。来自海内外数百位知名学者专家齐聚成都,共同分享和交流最新的

老大和老二到底谁更聪明?

                                                      最近,一项包含了

中国科学家尝试用酵母生产溶血栓药物

将毒蛇基因转入酵母中能得到什么?根据近期的一项研究,使用转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现在中国科学家可以合成蛇毒的成分,进一步分离纯化可以作为溶血块的药物。这个方法一旦进入规模化生产,那么每年将有一万五千条毒蛇避免被残杀取毒液。 在野外环境中,有一种名为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的毒蛇非常致命。就如同这种毒蛇的名字一样,被蛇咬过之后,猎物在几步之内便会丧失行动能力。但是,这种毒蛇

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傻傻分不清?

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月份提出"精准医学"以来,这个术语迅速风靡全球,中国不少学者也认为推进精准医学将有助于中国医学的进步。但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前几年大讲个体化医疗,现在又跟着奥巴马讲精准医学,不过是炒作概念,中国医学界不必跟风。 话说今年大热的精准医学和前几年讲的个体化医疗,怎么有点傻傻分不清?其实,分不清就对了。为什么说分不清就对了?因为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本来就非常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