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Neuro:自发性颅内出血后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的效果——COCROACH研究

2023-11-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对于心房颤动和颅内出血患者,口服抗凝药对中风或心血管死亡风险(总体和亚组)、出血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功能预后的影响不确定。

口服抗凝药预防心房颤动和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重大不良血管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本研究旨在对自发性颅内出血和心房颤动患者开始口服抗凝药与避免口服抗凝药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这项前瞻性荟萃分析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学者于 2023 年 6 月 23 日采用 Cochrane 系统综述(CD012144)的策略检索了文献数据库和试验登记,纳入的临床试验必须是注册的、随机的,并且纳入了自发性颅内出血和心房颤动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被分配开始长期使用任何口服抗凝剂或避免口服抗凝剂(即安慰剂、开放对照、其他抗血栓药物或其他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干预措施)。使用 Cochrane 偏倚风险工具对符合条件的试验进行了评估。主要结果是中风或心血管死亡。在每项试验提供的意向治疗数据集中构建了随访期间首次发生结局事件时间的 Cox 回归模型,然后使用固定效应逆方差模型进行了荟萃分析,得出了含 95% CI 的危险比 (HR) 的汇总估计值。

最终共确定了4项符合条件的试验,3项试验仅限于患有心房颤动和颅内出血(有203名参与者)或脑出血(有30名参与者),其中一项研究还包括曾有颅内出血的参与者亚组(有80名参与者)。在排除2名选择退出数据共享的参与者后,共纳入了 412 名参与者(310 人[75%] 年龄在 75 岁或以上,249 人[60%] CHA2DS2-VASc 评分≤4 分,163 人[40%] CHA2DS2-VASc 评分>4 分)。在被指定开始口服抗凝药的 212 名参与者中,有 209 人(99%)接受了直接口服抗凝药干预;在被指定避免口服抗凝药的 200 名参与者中,有 67 人(33%)接受了抗血小板单药治疗。开始口服抗凝药的 212 名参与者中有 29 人(14%)出现中风或心血管死亡,而避免口服抗凝药的 200 名参与者中有 43 人(22%)出现中风或心血管死亡这一主要结局(HR= 0.68 [95% CI 0.42-1.10];I2=0%)。口服抗凝药降低了缺血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12 例中的 9 例 [4%] 对 200 例中的 38 例 [19%];汇总 HR =0.27[95% CI 0.13-0.56];I2=0%)。出血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没有明显增加(212例中有 15 [7%] 例,200 例中有9 [5%]例; HR= 1.80 [95% CI 0.77-4.21],I2=0%);1.29[0.78-2.11];I2=50%),或一年后死亡或依赖(147例中的78 [53%] vs 145 例中的74 [51%];HR=1.12 [95% CI 0.70-1.79];I2=0%)。

综上,对于心房颤动和颅内出血患者,口服抗凝药对中风或心血管死亡风险(总体和亚组)、出血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功能预后的影响不确定。口服抗凝药降低了缺血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原始出处:

Effects of oral anticoagulation in people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COCROACH): prospective,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https://doi.org/10.1016/S1474-4422(23)00315-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梅奥经验:如何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

在7月24日的西安会上,美国梅奥医学院的Win K. Shen教授,针对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药物特征,以及如何个体化用药,进行了清晰详尽的讲解。 药物特征差异 目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四种NOAC上市:达比加群(IIa因子抑制剂),以及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利伐沙班(Xa因子抑制剂)。我国批准的NOAC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及利伐沙班。 四种药物的半衰

CHC 2016:快看阜外心血管病专家如何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2016年8月11-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主办的2016年中国心脏大会(CHC 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梅斯医学作为特约媒体参与了此次盛会。

欧洲血运重建指南:**经桡动脉路径,所有介入都应使用药物支架,新型口服抗凝药地位提升,比伐卢定地位下降

ESC2018上,欧洲心脏协会联合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发布了2018年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指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搭桥手术相关的药物、入路、术式、器械、影像学检查和适应证选择等。

房颤,如何择优施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房颤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更增加卒中、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

JAMA子刊:缺血性中风和近期摄入口服抗凝剂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选定的缺血性卒中后近期摄入DOAC的患者进行IVT有额外的伤害。

Neurology:缺血性卒中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时替代抗凝策略与预后的关系

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提供第二类证据,在患有非瓣膜性心室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继续使用 DOAC 治疗在预防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方面比转用不同的 DOAC 或华法林更有效。

拓展阅读

Thromb Res:直接作用口服抗凝剂推荐剂量对肥胖与正常体重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现实生活结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建议剂量下,DOACs在肥胖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剂和华法林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长期结果:一项日本前瞻性队列研究

CTEPH AC Registry 是一项前瞻性全国队列研究,比较直接口服抗凝剂 (DOAC) 和华法林治疗 CTEPH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JKD:口服抗凝剂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肾转归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已逐渐取代维生素K拮抗剂(VKA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中风。

Cardiovasc Diabetol:老年房颤和糖尿病患者服用不同口服抗凝剂的心衰风险

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表明,服用NOACs的老年房颤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低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抗血栓药物引发胃肠道出血怎么办?最新指南总结18条建议

抗血栓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口服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如P2Y12受体抑制剂以及乙酰水杨酸(ASA)被广泛用于心房纤颤、缺血性心脏病、静脉血栓等疾病,但服用这些药物会增加胃肠道出血(GIB)的风险。

Lancet:新型XIa抑制剂asundexian比阿哌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更加安全

与标准剂量的阿哌沙班相比,FXIa抑制剂atsundexian的剂量为20、50mg,对心房颤动患者的体内FXIa抑制接近完全,出血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