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重磅!晚期癌症患者100%治疗反应!88%完全缓解!双特异性靶点CAR-T疗法1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2021-07-30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众号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众号

再给CAR-T细胞一个识别的靶点,双倍识别,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

关于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中的强大治疗效果,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我们都已经做过介绍。但是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有一部分患者会面临再次复发的情况。在对这些患者进行复查后发现很多患者会丢失掉CAR-T细胞针对的靶点从而导致疗法失效。

举个例子,目前CAR-T细胞疗法最常见的治疗靶点就是CD19,——这个CD19就相当于是癌细胞的特征,只要是有这个靶点的癌细胞都会被找到并且被消灭。狡猾的癌细胞为了不被消灭,就想办法隐藏或者降低CD19的表达,这样失去了癌细胞的特征性靶点,CAR-T细胞自然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杀伤。而针对CD19靶点的CAR-T细胞一般就被叫做CD19-CAR-T细胞。

T细胞(图片来源:Pixabay官网)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为此,研究人员想到:既然识别1个靶点失效了,那么我们再加一个识别靶点是不是可行呢?简单来说,就是再给CAR-T细胞一个识别的靶点,双倍识别,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而另一个选择的靶点也是B细胞经常表达的一个分子CD22,从而构建了双特异性靶点CD22-CD19-CAR-T细胞疗。

那么双特异性靶点CAR-T细胞疗法的治疗效果如何呢?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1期临床试验就公布了最新的治疗数据!

本次研究中,一共有39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包括17名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和22名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最终有38名患者接受了CD22-CD19-CAR-T细胞疗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平均中位年龄为47岁的B-ALL患者群体中,有71%的患者是接受过同种异体造血细胞移植 (HCT) 后疾病进展,其中有65%此前接受过CD19定向治疗(包括1例患者此前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同时有29%的患者此前接受过CD22治疗。LBCL队列的患者此前均为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其中也有4名接受过自体干细胞移植。这些患者均是在多项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情况下接受了双特异性靶点CAR-T细胞疗法。

首先,我们来看下B-ALL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反应,主要反应评估在接受治疗后28天进行评估。结果如下:

所有的17例患者病情均达到缓解,整体缓解率100%;

其中14例患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2%:

剩下的3例患者为部分缓解。

另外在此研究中有一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病情得到了改善,使得整体的完全缓解率上升达到了88%,患者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发现整体情况出现了缓解。

1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出现缓解情况(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B-AL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8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

另一组LBCL患者主要反应评估则是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进行。整个队列的总体反应率为62%,完全缓解率为29%,平均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5个月,并且可能会随着随访时间的继续而延长。

另外研究人员对肿瘤样本可以评估的患者进行了ct DNA检测,其中在持续缓解的患者体内未检测到ct DNA,而临床进展的患者则出现了ct DNA升高的情况,这也表明ct DNA对于判断治疗后患者的反应有着对应的指导意义。

对LBCL患者进行的ct DNA检测

当然,作为双靶点的CAR-T细胞疗法,其治疗副作用是否更大呢?在本次治疗中,有29名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CRS),但多数级别较低,2名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的CRS;其中14名出现了神经毒性反应,4人为3级及以上的神经毒性反应,出现的副作用都得到了有效应对和控制。

从本次的1期临床实验结果来看,双特异性靶点的治疗效果十分喜人。同时,CAR-T细胞疗法也有了很多创新的实验,比如利用CAR-T细胞在肿瘤部位释放PD-1抗体,在肿瘤局部解除免疫抑制,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原始出处:

Spiegel, J.Y., Patel, S., Muffly, L. et al. CAR T cells with dual targeting of CD19 and CD22 in adult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B cell malignancies: a phase 1 trial. Nat Med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436-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GUT: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具有不利影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s) 旨在重振免疫系统以对抗癌细胞。然而,尽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但大多数患者对 ICI 没有很好的反应,并

eLife:细胞真是“成精了”,它能模仿人类交流方式,一旦“关系”破裂,癌症和糖尿病都找上门

一种控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通讯途径,可能为开发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JCO:梅奥建议,65 岁以上女性应进行遗传性癌症基因检测

美国NCCN指南建议,对于大于65岁的女性,如果没有特定的风险因素,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较低,因此遗传性癌症检测的临床效用有限。

BMJ:ASyMS癌症化疗实时远程症状监测系统可显著减轻患者症状

远程监测系统对未来的服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混合护理模式下。

Nat Immunol:同为打工人,免疫细胞也会“精疲力尽”,Nature子刊教你如何让T细胞“满血复活”,消灭癌症!

基本亮氨酸拉链的转录因子“BATF”与干扰素调节因子4 “IRF4”合作,能有效对抗小鼠肿瘤模型中的 T细胞耗竭现象。

8年内3次患癌成三重癌,光动力治疗让他重获生命之“光”

先后3次患上癌症是种什么样的体验?57岁的东北林先生(化名)似乎有些倒霉,他2012年患上喉癌,2018年确诊下咽部肿瘤,2020年底又在体检时发现食管早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