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是真的吗?

2015-07-08 蔡晓峰 MedSci原创

昨天,朋友圈很多人在转发一篇题为《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的文章。文章例举了两位儿童离开泳池后发生“溺水”,其中一位儿童死亡,另一位也到鬼门关走了一圈。这篇文章把这种情况归因于“干性溺水”,称是由于喉头痉挛而死。什么是干性溺水呢?溺水可以分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湿性溺水比较常见,就是指人的呼吸道进了水,使人不能正常呼吸,并进一步导致循环系统停止工作;干性溺水比较少见,是指人呛了少量水以后,

昨天,朋友圈很多人在转发一篇题为《男童游完泳1小时后床上“溺亡”》的文章。文章例举了两位儿童离开泳池后发生“溺水”,其中一位儿童死亡,另一位也到鬼门关走了一圈。这篇文章把这种情况归因于“干性溺水”,称是由于喉头痉挛而死。

什么是干性溺水呢?溺水可以分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湿性溺水比较常见,就是指人的呼吸道进了水,使人不能正常呼吸,并进一步导致循环系统停止工作;干性溺水比较少见,是指人呛了少量水以后,呼吸道痉挛,关闭气道,这样水是进不来了,但是空气也进不来了,于是也会导致死亡。

因为微信朋友圈这种病毒性传播的文章往往靠不住,MedSci经过检索发现这两个案例在国外正规新闻网站都有报道,因此可以判断为确有其事。

至于这两位儿童死亡的原因,其实这篇微信文章是过于武断了。像这两位儿童表现出来的症状,行为异常、疲劳、嗜睡、咳嗽、呼吸急促及脸色苍白,也有可能发生于继发性溺水(又称迟发性溺水)。这两种情况的病理生理过程略有不同,干性溺水主要是喉头痉挛,而继发性溺水主要是肺水肿,但有时候可能存在重合。

不过,不管是干性溺水,还是继发性溺水,预防和处理方法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专家建议取消“干性溺水”、“湿性溺水”、“继发性溺水”、“沉默性溺水”这些复杂的分类术语,而统一用“溺水”。这些专家认为,使用统一的单个术语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溺水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能进行更好的监测和预防。

预防:
  1. 不要让孩子单独游泳。
  2. 不要在用药或饮酒后游泳。
  3. 不要在没有救生员的水域游泳。
  4. 孩子在水中时必须时刻保持注意。
  5. 离开水域后出现行为异常、疲劳、嗜睡、咳嗽、呼吸急促及脸色苍白等症状,必须马上去急诊。

作者:蔡晓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5-12-26 忠诚向上

    值得学习

    0

  2. 2015-08-06 hlycom3356

    期待有更多研究

    0

  3. 2015-07-14 2863454482

    科普的很及时

    0

  4. 2015-07-09 huaxipanxing

    看看

    0

  5. 2015-07-08 owlhealth

    真是学习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