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内窥镜让微创外科手术更加精准

2014-05-06 佚名 博客

内窥镜是一种光机电结合的精密仪器,用于观察人眼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体内组织和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工业微加工、医学诊断、微创手术等领域。从最初的硬管内窥镜到现在的光纤内窥镜以及电子内窥镜,内窥镜的技术发展日臻成熟。 内窥镜微创手术作为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能够帮助医生完成临床诊断、治疗和微创外科手术。微创手术相对传统手术而言,对于患者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特点。微创


内窥镜是一种光机电结合的精密仪器,用于观察人眼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体内组织和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工业微加工、医学诊断、微创手术等领域。从最初的硬管内窥镜到现在的光纤内窥镜以及电子内窥镜,内窥镜的技术发展日臻成熟。

内窥镜微创手术作为外科手术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能够帮助医生完成临床诊断、治疗和微创外科手术。微创手术相对传统手术而言,对于患者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特点。微创手术是高科技带来的医学革命,被喻为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是光电显示系统与高科技手术器械以及传统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前沿技术。传统的内窥镜诊疗术作为无创、微创外科的一种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典型器材是光导纤维内窥镜、电子内窥镜和超声内窥镜等。

 

Avi Yaron在26岁的时候遭遇了摩托车车祸,这一天被他称作生命中最幸运的日子。当医生为他做大脑扫描检查时,在他大脑深处发现了一颗肿瘤。经过6年的搜寻,他找到了关键的外科医生和专家,他们以传统手术方法为他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是寻找更好外科手术方法的想法继续留存在他的心里,他不断考虑并试验以微创方式进行大脑手术的各种方法。 

在过去25年里,微创外科手术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在手术中,一根细小的管镜会通过手术或者自然存在的通道插入体内。管镜末端的摄像机会将图片传输到屏幕上让医生观看。手术器械会通过管镜采集组织样本或者切除肿块。早期技术使外科医生能够以2D标准画面进行观察,过去十年的发展已经研发出更高清的系统。 



最近,3D技术已经应用于某些类型的手术,用于大脑外科手术却是相当困难。神经外科手术使用的管镜直径必须非常细小,这样它们才能够穿过鼻腔等狭窄的通道。但是大多数3D管镜依靠两个光通道,每个都有一个收集图像的传感器,并且模拟人眼的成像方式。目前非常难以制造出如此细小仪器,而且无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

但是Yaron先生声称他的团队已经突破了这一难题。他们并没有复制人体解剖学,而是模拟了蜜蜂的复眼。这种管镜装有一种微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有成千上万个微米级元素组成,每个元素的方向都有着轻微的差别而且从许多不同的视角确定手术范围。借助这种系统,Yaron先生的公司Visionsense已经制造出一种足以进行大脑手术的微型管镜,通过3D内窥镜技术将使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可靠。



来自伊莉莎女王医院的Shahzada Ahmed是首场3D内窥镜神经外科手术的参与者之一,他说道:“从3D角度讲它比电影更清晰。”这一系统使他能够以3D形式看到自己的仪器,这就让他更好的了解它们处于解剖学的哪一关键部位。但这项技术也存在大量的潜在问题,习惯于观看2D图片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或许会发现3D图像难以适应。3D内窥镜结合以色列Real View公司开发出独特的全息影像技术,将使虚拟现实体验出真实的意境。医生可通过先进的3D交互可视化系统来对病人漂浮在半空中的真实三维解剖精确体积全息图进行检测。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Oncol:综合2D和3D钼靶筛查乳腺癌更具优势

采用3D乳房断层X线摄相或许能克服传统2D钼靶检查的不足,在发现乳腺癌病灶上更具优势。来自意大利Azienda省卫生服务公司的Stefano Ciatto等为了比较2D和3D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方面的效果而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4月的在线期刊上。本研究名为“采用断层X线摄相或标准钼靶检查筛查研究”(STORM)——是一个前瞻性对比研究。在本研究中所纳入的受试

医疗业引入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当下的热词,立体照片、玩具汽车、无人飞机等都能用一台机器打印出来。记者昨天了解到,北医三院的骨科医生正在研究运用3D打印技术治病救人,目前已有近40位患者用上了3D打印机制造的钛合金骨骼。   打印一节“脊椎” 需要几个小时   在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的桌子上,摆着十几块钛合金质地的“曲奇饼干”,外表灰扑扑的、布满孔隙,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刘忠军告诉记者,这都是3

3D 打印“登月行动”:科学家计划打印出完整心脏

3D 打印可不只可以用来制造枪支,它更伟大的用途在医疗界:制造人体器官。尽管大部分科学家认为 10 到 15 年内我们不可能实现打印完整器官,但来自路易斯维尔心血管创新研究所的研究者们明显不相信这种猜测。心血管创新研究所的负责人兼科学主管斯图尔特·威廉姆斯(Stuart Williams)说道:“我们已经成功打印出了心脏的各个部件,将来我们会直接打印出整个心脏。”目前研究者们使用的生物工

3D打印技术敲开手术微创大门

一只实验所用的牛蛙早已作完前期准备,等待它的,是以一次奇妙的体内3D打印体验:“墨汁”——液态金属被清华大学医学院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小组(以下简称联合小组)的实验人员用微型注射器吸入,然后按照制定好的路径顺序喷注入这只牛蛙体内。一会儿,通过X光照片显示,在牛蛙体内的坐骨神经上打印出了一个电极,而这样一个“大手术”却未留下大创口,如果不仔细查找,很难发现微型注射器留下的针眼。当一些谨慎之

借助3D打印技术英男子重获完整脸部

一名在摩托车事故中面部严重受伤的英国男子此前接受了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了面部重建的手术。据报道,该男子是世界上首个接受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面部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  这名29岁男子名叫斯蒂芬·保罗,出生于英国威尔士。2012年,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斯蒂芬的下巴和左右脸颊骨发生骨折,头盖骨也受到了损伤。由于脸部变形严重,他每次出门要戴帽子和眼镜来遮住脸。 据给斯蒂芬做手术

3D玻璃大脑图像展示人类思想活动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想法在大脑中匆匆奔走于各处时会是什么样子。现在你可以用一个新系统找到答案。 这项技术叫“玻璃大脑”,由神经科学家亚当-格萨里和“第二人生”游戏创作者菲利普-罗斯戴尔共同研发。它把虚拟现实、大脑扫描和大脑记录结合起来,让使用者开展一次探索他们思想的奇妙旅行。 这项技术最近在奥斯汀西南偏南音乐节上亮相。在这里,公众有机会看到罗斯戴尔妻子伊薇特的思想。伊薇特头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