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NTERN MED: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与心血管事件!

2018-01-01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社会心理应激,如抑郁症状、失去兴趣、独居和经济压力,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CV死亡率增加相关。因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也应关注于临床管理和未来临床试验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近日,内科学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理社会应激相关的缺血性事件的风险。

在对稳定性冠心病的最优二级预防治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一个问卷调查来评估14577名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四分位间距为59-71;男性占81.6%)的心理社会应激。调整后的Cox回归模型被用来评估个体应激源、基线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经过3.7年的随访,抑郁症状、丧失兴趣和金融压力与CV死亡(风险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1,1.09-1.34;1.15,1.05-1.27;1.19,1.08-1.30)和CV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的主要复合终点(1.21,1.13-1.30;1.19,1.11-1.27;1.17,1.10-1.24)的风险增加相关。独居与CV死亡高风险(1.68,1.38-2.05)和主要复合终点(1.28,1.11-1.48)相关,而已婚相比于丧偶,与低风险的CV死亡(0.64,0.49-0.82)和主要复合终点(0.81,0.67-0.97)相关。

由此可见,社会心理应激,如抑郁症状、失去兴趣、独居和经济压力,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CV死亡率增加相关。因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也应关注于临床管理和未来临床试验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原始出处:

E. Hagström,et al.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INTERN MED. 2017.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oim.12692/full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MJ:没有心衰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疗效如何?

在没有心衰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只有与安慰剂,而不与阳性对照相比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才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即使在安慰剂对照的试验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的获益主要是在高对照事件发生率的试验中,而在低对照事件发生率的试验中也不存在。证据不支持在其他阳性对照药物存在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Heart: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持续性心理困扰与死亡率相关性分析!

在稳定的冠心病患者中,至少中等程度的持续性心理困扰与CV和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有关。

Lancet:利伐沙班联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研究认为,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相比于阿司匹林单独给药,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同时患者的出血风险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