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中国吗啡使用率仅为16%!全球进入疼痛危机

2017-10-18 张广有 医师报

10月1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称,全球每年298.5吨吗啡等效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中,中低收入国家吗啡使用量在全球可分配的吗啡中不足4%。全球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疼痛,而这种疼痛本可以通过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物得到缓解。全球吗啡当量分布图显示,中国需要姑息/镇痛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的人使用了吗啡。文章作者之一、迈阿密大学Felicia Knaul教授表示:“世界面临着可悲的疼痛危机:数千万

10月1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文章称,全球每年298.5吨吗啡等效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中,中低收入国家吗啡使用量在全球可分配的吗啡中不足4%。全球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疼痛,而这种疼痛本可以通过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物得到缓解。


全球吗啡当量分布图显示,中国需要姑息/镇痛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6%的人使用了吗啡。

文章作者之一、迈阿密大学Felicia Knaul教授表示:“世界面临着可悲的疼痛危机:数千万生活在疼痛中的成年人和儿童被限制甚至被禁止获得吗啡,相比于贫穷国家吗啡类止痛药物的极度缺乏,发达国家则存在极度滥用吗啡的现象。这种在获得止痛药物途径上的不平等是世界上最令人悲愤的不公正现象之一,我们应保障贫穷国家的肿瘤患者获得基本镇痛药物的权利。”

文章还指出,奥地利、德国、瑞士、英国、乌干达和印度等国家的例子表明,人们完全可以普及止痛药物用于医疗,而不加大非医疗用途滥用的风险。

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秘书长田卫星认为:“中国人均吗啡使用量在全球确实处于较低水平,如何对癌症晚期病人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在基层医生和患者中普及阿片类镇痛药的科学使用方法,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广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ut:吗啡导致急性胰腺炎恶化并阻碍组织再生

吗啡治疗会加重急性胰腺癌症状,延缓疾病缓解与组织再生。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吗啡镇痛在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应该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重新评估

Autophagy: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Atg5和Atg7依赖性自噬对吗啡引起的细胞和行为反应进行调节。

细胞自噬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多种疾病相关,研究者们试图通过调节自噬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日一篇具体研究了Atg5(自噬相关基因5)和Atg7(自噬相关基因7)与慢性吗啡效应关系的文章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Autophagy》上。

肿瘤科医生为患者用三支吗啡成被告:医患迷局待解

2015年5月,患者刘春桃手术后癌症复发,张建伟为了减少患者的心脏负荷、缓解呼吸困难,先后用了3支盐酸吗啡注射液。最终,刘春桃还是不治身亡。

肿瘤医生给临终患者用吗啡成被告

一纸诉状,将一位肿瘤科医生告上法庭,也将临终患者是否应该使用吗啡推到了风口浪尖。实际上,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临床上给临终患者使用吗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南,但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只要剂量严格控制,吗啡不会加速患者的死亡,而是能够有效处理疼痛,为临终者提供急需的舒适和安慰。这种共识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全凭经验。实际上,《美国NCCN关于成年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美国NCCN关于癌症

吗啡医疗纷争案:专家呼吁出台“吗啡使用专家共识”

《医师报》于7月27日刊登的《“吗啡医疗纷争案”赢了》一文以及后续的系列报道,详细介绍了吗啡医疗纠纷案的全部过程。许多读者给本报发来反馈,从不同视角解读对本案及判决结果的看法和收获。

CMAJ:重大发现!布洛芬比口服吗啡更好地缓解疼痛

根据CMAJ(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在经过轻度矫形门诊手术的儿童疼痛缓解上,广泛可用的布洛芬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它与口服吗啡相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