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Med:肠道菌群与化疗后血液感染有何联系?

2016-05-03 佚名 不详

近期,一项在线发表于《Genome 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表明,肠道中的细菌可能预测大剂量化疗后危及生命的血液感染的风险。这项研究由明尼苏达大学和南特大学医院的研究者领导进行。 每年大约有20000名癌症患者接受高剂量化疗为骨髓或干细胞移植做准备。通常约有20%-40%的患者发生化疗后血液感染。可悲的是,约15%–30%的患者因感染而死亡。 目前

近期,一项在线发表于《Genome 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表明,肠道中的细菌可能预测大剂量化疗后危及生命的血液感染的风险。这项研究由明尼苏达大学和南特大学医院的研究者领导进行。

每年大约有20000名癌症患者接受高剂量化疗为骨髓或干细胞移植做准备。通常约有20%-40%的患者发生化疗后血液感染。可悲的是,约15%–30%的患者因感染而死亡。

目前认为由于化疗导致消化道内膜炎症,细菌通过小肠进入血液。一旦感染,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衰竭,往往无法抵抗病原体,并且应用抗生素通常无效。

目前没有有效方法来预测哪些患者会发生血液感染。抗生素治疗方案之间差别很大。在一些诊所,所有患者化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其他诊所,少数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导致患者抗生素耐药性增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始着手了解肠道细菌的启动配置在患者开始治疗前如何影响血液感染的风险。他们在化疗开始前收集了28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血液感染有关的粪便样本。研究人员进行细菌DNA测序衡量每位患者肠道细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8名受试者中11名发生化疗后血液感染,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肠道细菌组成与未感染的患者明显不同。

使用计算工具,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算法,通过对一组患者进行研究,可以知道细菌的优劣,进而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感染,准确率约为85%。

“这个方法比我们预期的效果更好,因为我们发现了发生感染和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肠道细菌的一致区别,”这项研究的合著者,明尼苏达大学的助理教授Dan Knights说。 Knights 说:“这项研究是一个早期的演示,我们可以使用肠道的“漏洞”预测感染,并可能开发出其他疾病的新预测模型。

虽然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预测模型是稳健的,研究人员提示说,他们的研究仍然是基于单一诊所的数量有限且类型单一的化疗患者。他们说,下一步是在多个治疗中心,不同癌症类型和治疗类型中验证他们的方法。

研究者说:“我们仍然需要确定这些细菌是否在感染种起到一些因果作用,或者他们只是作为其它诱发条件的生物标记。”

原始出处:

Montassier E, Al-Ghalith GA, Ward T, Corvec S, Gastinne T, Potel G, Moreau P, de la Cochetiere MF, Batard E, Knights D. Pretreatment gut microbiome predicts chemotherapy-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Genome Med. 2016 Apr 28;8(1):49. doi: 10.1186/s13073-016-0301-4.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BMJ Open:全结肠切除术可降低高血压风险

如果肠道菌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CVDs),那么全结肠切除术是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研究组进行了一样研究,对全结肠切除术后患者和其他不改变肠道菌群或CVD风险的手术患者进行了CVD风险比较。该研究纳入了1530名年龄≥45岁全结肠切除术后存活1000天且没有CVDs的患者,同时对其匹配不含CVDs行其他手术的5个对照组。5个随机对照组患者来自于骨科手术、胃肠道手术、与胃

Nat Commun: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影响儿童肠道菌群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影响儿童的肠道菌群,从而增加他们患哮喘或超重的风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是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抗生素。芬兰、荷兰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42名2岁至7岁芬兰儿童的抗生素使用记录,并检测他们粪便样本中的肠道菌群。结果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影响这些儿童的肠道菌群,扰乱儿童免疫系统,使其患哮喘等疾病

Lancet:婴儿的肠道菌群可预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肠道细菌可能会诱发或防止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一种严重的疾病导致早产。

mBio:红酒如何改变肠道微生物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来自重庆营养和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红酒中含有一种称为白藜芦醇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从而减少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mBio。

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肠道菌群的生长发育

据发表于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母乳中所含的复合物可为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这种复合物可以从牛奶中获得。

AEM:母乳与婴儿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婴儿的胃肠道富含特定保护性微生物。母乳会引导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发展成为特异性菌群,反过来,肠道菌群会给肠道提供营养并保护孩子健康。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经研究已经确定了母乳中存在一种复合物可以提供营养成分,并且在牛奶中也发现了该复合物成分。这项研究发现饮用牛奶可为婴儿提供益生元等营养成分。该研究相关论文4月15日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下属《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 在早期的研究中,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