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EB病毒感染伴发面瘫1例

2018-05-10 朱其国 陈競芳 林小辛 临床儿科杂志

2岁男孩,2016年6月8日因“发热伴口角歪斜4天”收住厦门市儿童医院。

【一般资料】

2岁男孩,

【主诉】

2016年6月8日因“发热伴口角歪斜4天”收住厦门市儿童医院。

【体格检查】

精神状态良好,全身未见皮疹,双眼睑略有浮肿,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扁桃体Ⅱ度肿大伴白色分泌物,口腔未见疱疹,心、肺无殊,肝、脾无明显肿大,双下肢未见浮肿,右侧前额运动减少、眉略下垂、闭眼困难、鼻唇沟消失,嘴角偏向左侧。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4.69×109/L,淋巴细胞60.7%,中性粒细胞29.1%,C反应蛋白<1mg/L,外周血涂片淋巴细胞70%,中性粒细胞20%,异常淋巴细胞10%;谷氨酸转氨酶1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0U/L,乳酸脱氢酶352U/L,血沉46mm/h,α羟丁酸脱氢酶342U/L,肌酸激酶同功酶21U/L,肌酸激酶21U/L。EBV血清学抗体:抗病毒衣壳IgM抗体(VCA-IgM)阳性,抗病毒衣壳抗体IgG(VCA-IgG)阳性,抗早期抗原抗体IgG(EA-IgG)阴性,抗核抗原抗体IgG(NA-IgG)阴性;血浆EBV-DNA阳性,血浆CMV-DNA阴性,CMV-IgM抗体阳性。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血清IgM抗体均阴性。五官科会诊除外中耳炎。家属拒绝头颅CT和腰椎穿刺检查。脑电图正常。

【治疗】

入院后予以阿昔洛韦每次5mg/kg,q8h静脉给药治疗,入院第3天起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之后针灸辅助治疗,面瘫逐渐好转,静脉用药7天后,于2016年6月19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阿昔洛韦治疗1周,每周门诊随访,出院1周后复查血浆EBV-DNA阴性。出院后随访6周,面瘫症状全部消失,外周血象均正常。

原始出处:

朱其国, 陈競芳, 林小辛,等. 儿童EB病毒感染伴面瘫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7):516-518.

作者:朱其国 陈競芳 林小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8-10-30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2. 2018-05-14 秀红

    学习了

    0

  3. 2018-05-11 虈亣靌

    很好.积极学习临床病例报道

    0

  4. 2018-05-11 1dde4494m54(暂无匿称)

    不错

    0

相关资讯

Eur J Anaesthesiol: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行为特征和脑电图类型:一项观察研究

很少有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小儿麻醉苏醒期的临床行为体征、脑电图(EEG)类型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小儿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患儿,女,9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入院。其父亲死于肺动脉高压,家属中无其他人有类似疾病。查体:无发绀,左胸稍隆起,心界不大,心尖搏动呈抬举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患儿发病的原因是否与遗传性的因素有关呢?

春季怎样防治小儿过敏性哮喘

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和气道的过敏反应,春季是小儿过敏哮喘的高发季节。虽然是高发疾病,但其实它是一种可以被控制和预防的疾病。因此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

病例分享:一例小儿人芽囊原虫案例

2018年3月15日,体液室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粪便常规岗的同事在镜检中有异常的发现,高倍镜下找到较多大小和白细胞差不多但又有较大差别的异常东西,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