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新闻:继外科医生风波后,诺奖委员会秘书长、卡罗琳斯卡大学校长引咎辞职

2016-02-14 zhaoshuang&KL MedSci原创

诺奖委员会秘书长Urban Lendahl教授引咎辞职,(正是他通知和邀请屠呦呦参加领奖)。原因是外科医生Paolo Macchiarini事件要进行新的调查。Macchiarini是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一位外科医生,涉嫌科学诚信和研究造假等问题,而该名专家是Lendahl聘用的,并涉嫌袒护。

诺奖委员会秘书长Urban Lendahl教授于前日递交辞呈,(正是他通知和邀请屠呦呦参加领奖)。原因是外科医生Paolo Macchiarini的事件要进行新的调查。Macchiarini是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一位外科医生,涉嫌科学诚信和研究造假等问题,而该名专家是Lendahl聘用的,并涉嫌袒护。

Lendahl并非是诺奖大会辞退的,但在一次声明中他指出“出于对诺奖工作诚信的尊重”,他于前天递交了辞呈。



Macchiarini,出生在瑞士,父母为意大利人,在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着引人注目的工作,在2010年成为卡罗琳斯卡的客座教授。他首创了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人工气管进行气管移植。他的成功备受争议,先前的调查认为他在7篇文献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乌普萨拉大学进行的调查发言人Bengt Gerdin指出,Macchiarini报道的阳性结果与3名经历手术患者的医疗记录不符。在一个案例中描述术后病人问题时对结果进行了“修饰”,省略并未提及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了1名患者死亡——这是不当的行为。Macchiarini回应说,Gerdin没有访问病人所有的医疗记录并声称自己正在遭受一个“可能的灾难性的误判”。

卡罗林斯卡副校长,Anders Hamsten,裁定Macchiarini是“没有尽到应有的照顾”,但他的行为不是科学不端。他被指令向杂志社提供已发表文献的勘误材料,但是,如果机构希望撤稿的话,可能就是误判了。

在今年1月份Vanity Fair杂志发表了一篇长文,报道了Macchiarini的历史,发现他的简历可能被夸大了,并且报道了一些他的私生活。1月份瑞典电视台播放的手术视频更是有很多严重的专业性问题。促使研究院认为与Macchiarini的合同不能再续约,同时经由律师发起了新的调查。

新的调查旨在发现Macchiarini在任职期间是否尽职;他发表的研究是否有正确和规范的记录;校际比赛的活动是否符合研究所的科学和伦理要求;对于不当行为的指控有否正确处理;在对于他的行为有“明显怀疑”时,为何2015年的雇佣合同还在续约?

此次新的调查影响广泛,不仅在瑞典,Macchiarini是一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和英国都已被关注的手术巨星。《柳叶刀》在2012曾发表了一篇赞美他的文件,引自TS Eliot:“只有那些冒着风险走的人才能发现到底能走多远”。

卡罗林斯卡研究院认为纪律片揭示了之前没有发现的新问题,包括Macchiarini在俄罗斯进行的一系列手术,Hamsten将其描述为“真正的恐慌”和“卡罗林斯卡员工的价值观与我们期待的完全对立”。

这部纪录片显示,在俄罗斯,病情的严重程度似乎并不能警示实验技术的使用,病人并没有被充分告知风险。研究所发言人告诉《科学》杂志,他的行为损害了研究所的信誉和公众的信任。Macchiarini回应Science称,这些纪录片是“严重歪曲事实。”

Macchiarini否认伪造结果,并谴责报道泄露了病人的隐私。“我从没有,并且绝对不会抄袭,伪造或隐瞒数据,或篡改结果,也不会袖手旁观看别人这样做”,他在博客上这样写道。并未回应Vanity Fair报道的质疑评论。

在宣布新的调查中,Karolinska董事会对Hamsten充满信心,并力劝他留任直到事情结束。调查的进展是否会改变董事会的立场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事件进展:

但就在昨天,卡罗琳斯卡大学校长 Anders Hamsten也被迫引咎辞职了。Hamsten校长在他自己请辞报告中坦言到,他对Macchiarini医生事件的处理决策有失公允,而且做出了错误决定。为了维护卡洛琳斯卡大学的国际声誉和科学信仰,他本人愿承担失职之过。与此同时,他也希望重新开启调查此事件。这样做,不仅是给患者和社会一个透明和公正的解释,而且也是再次告诫科学界,学术信仰和诚信是至高无上的。(此段摘自全球医生组织)

延伸阅读:

2014年10月,Hamsten校长曾率代表团来华访问,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国际交流。



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Anders Hamsten校长(前排中),诺贝尔奖委员会秘书长Urban Lendahl(前排右三)

卡罗琳斯卡大学成立于1810年,历史悠久,位于瑞典北部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大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审地和诞生地。卡罗琳斯卡大学自身造就了5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05年10月,北大医学部与卡罗琳斯卡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共同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及协议,正式成立了“中国-瑞典合作中心”,中心设在北大医学部国际合作处。

原始出处:

Nigel Hawkes,Nobel official resigns in wake of storm over Italian surgeon,BMJ, 12 February 2016

作者:zhaoshuang&K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诺贝尔医学奖不可不知的事及获奖汇总

198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巴黎签署遗嘱:将其部分遗产的作为诺贝尔基金,将基因利息或投资所得授予世界范围内对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这项遗嘱受到了很大争议,比如诺贝尔的兄弟会争夺财产;遗嘱执行人与颁奖机构之间也需要漫长的谈判等。不过最终瑞士政府于1900年6月29日启动该项目,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遗嘱提到的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他那个年代,生理学

百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汇总(1901-2015年)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来自日本的Satoshi ōmura以及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以及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共同分享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1930年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

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为什么落选院士,成为“三无”科学家?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分享该奖项。 然而,查阅屠呦呦的简历,却发现她居然不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检索关于她的经历,同时打破了几个记录: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女科学家,土生土长未出国不会英语的科学家,未获院士的科学

2015诺贝尔奖:这首先是关于拯救生命的奖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组研究者: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对抗线虫病的阿维菌素;以及屠呦呦,发现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 在研究黄花蒿抗疟效果的过程中,屠呦呦得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换了提取方式,从而成功获得了有活性的青蒿素。这引发了又一轮关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争论。在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发言人汉斯·弗斯伯格说: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

中国竟有人联名投书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拿掉屠呦呦

有征得基层同意,没有一层一层上报,甚至连国家科委、卫生部可能都不知道,诺奖便把载入史册的科学最高荣誉授给了中国人屠呦呦——一个连英文都不懂、院士都不是、论文都没几篇的中国老太太。这让中国人倍感荣耀与惊喜的同时,也让一些中国人感到了难堪。早在四年前,屠呦呦被美国的拉斯克奖砸中时,国内就有人把酸犯到了太平洋对岸。有人公开表态说,“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

屠呦呦着亮紫色长裙现身诺贝尔颁奖典礼,瑞典国王为其颁奖

12月10日,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两地举行,图为瑞典颁奖仪式现场。 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央视新闻 图据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消息,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地时间16时30分许,屠呦呦身着亮紫色长套裙,与其他领奖人逐一登上领奖台就座。诺贝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