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五十个器官捐献等待者中仅一人可获移植,捐献须全家同意

2017-06-16 许珈 澎湃新闻

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过去6年间,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人数增长了120倍。2016年,中国大陆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献达到4080例,跃居亚洲第一。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基数大,供需缺口依然巨大。上海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曾力解释,目前30至50个等待器官捐献患者中,只有一人最终能获得移植机会。为进一步提升器官捐献在中国公民中的认知度,提高公众的

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过去6年间,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人数增长了120倍。2016年,中国大陆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献达到4080例,跃居亚洲第一。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基数大,供需缺口依然巨大。上海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曾力解释,目前30至50个等待器官捐献患者中,只有一人最终能获得移植机会。

为进一步提升器官捐献在中国公民中的认知度,提高公众的捐献意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共同倡议将2017年6月11日定为首个“中国器官捐献日”。

曾力表示,对于实体器官功能处于终末期的患者,以及一些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甚至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目前,心脏、肝脏、肾脏、胰脏、肺、肠道都可以移植,其中以肾脏、肝脏移植的需求量最大。

有关器官移植,面临着两大障碍:首先就是来源,需要依靠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另外就是长期的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并发症会越来越少。“以肾脏移植为例,移植后的半衰期可以达到10-13年,最长的可以达到40年。”曾力说。

技术上的难点可以突破,观念上的壁垒又该如何打破?

长海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主任高晓刚讲述了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会遇到的各种困境,最常见的便是观念上的不理解,甚至是怀疑。

一个人可以捐献器官了,也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可能是因为疾病,也可能是由于意外。无论何种原因,对于家属而言,都是一件悲痛的事。

“现在医患关系本来就紧张,去和家属谈器官捐献,有时候会让人误以为医生为了要获得器官捐献,不救患者。”高晓刚坦言,临床上一般抢救30分钟,无效则宣告临床死亡。可有时候会有新闻报道医生抢救了超过30分钟依旧不放弃,最终挽回了患者的性命。很多时候,这都算是奇迹,家属也总希望这样的奇迹能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

为何别的医生可以不放弃,我们却被告知没希望,还希望我们捐献器官?这样的疑虑和不解的确存在着。即便没有这样的疑虑,文化方面的影响也让大部分家属不愿意捐献逝者的器官,这也是目前最难以跨越的障碍。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器官捐献这件事,也有一些宣讲让人知道可以成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填写器官捐献同意书。可大家应该不知道,就算逝者生前签过器官捐献同意书,如果家属不同意,包括父母、配偶、子女中的任意一方不同意,最终也都无法捐献。

“大部分国家都是这样,如果家属不同意,就不可以捐。”高晓刚解释,其中有很多伦理、社会学上的因素,不能光用医学去判断。但如果逝者生前签过同意书,或许可以增加家属同意捐献的可能,毕竟这也是尊重逝者的意愿。

器官捐献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希望这不止是一句宣传语,而是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

作者:许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去年中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2.98,登记捐赠者增3倍

2016年,全国实现逝世后捐献器官11296个,比前年猛增近一半;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超10万人,比前年增加三倍多。3月30日、31日,2017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上海举行,记者在活动中获知上述消息。3月31日活动透露,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原卫生部启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倡导公民在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开展7年

生命的馈赠——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数量激增背后的喜与忧

2010年:1087人;2014年:22660人;2016年,104538人——几何级的增长,显示的是过去7年间通过书面或网络途径在我国登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人数。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能用的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动选择。然而,器官捐献,这项在21世纪才在我国起步的事业,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从1000到10万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7年增长近百倍今

器官捐献协调员:器官捐献也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中华民族讲究“传承”,生命延续,希望相传,如果把器官捐献给别人,相当于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活下去,这是一种新观念。

Crit Care Med:延迟转诊导致循环死亡后器官捐赠机会错失!

计划停止生命维持治疗2小时内死亡的适合医疗器官捐献的患者数量几乎是实际器官捐赠者数量的六倍,潜在器官捐献者丢失的主要原因是在计划停止生命维持治疗之时或之后进行的延迟转诊所致。重症监护小组没有履行他们的道德责任,来承认即将到来的死亡,并适当地转诊潜在的器官捐赠者到当地器官库。

浙江36岁男子捐出所有大器官和遗体,生前即明确捐献意愿

因脑胶质瘤复发,36岁的浙江诸暨人何赛军5月6日离世,但他捐出的心、肺、肝、胰、双肾使5位患者获得了“生命的礼物”。记者10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获悉,何赛军捐出的所有器官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遗体捐给了浙江大学医学院供研究。他是浙江首例生前自己有捐献意愿并完成遗体、所有大器官“双捐献”的人。何赛军是家中独子,毕业于浙江诸暨师范学校,曾在诸暨当地中学当计算机老师,9年前查出患脑胶质瘤,经手术

京津冀器官捐献工作交流会启动

由北京、天津、河北3省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京津冀器官捐献交流活动暨第一期京津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班日前在天津市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