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EBV如何促使B细胞癌变,产生淋巴癌

2017-04-27 MedSci MedSci原创

这项研究为免疫力缺陷情况下,EBV如何引起癌症的发生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基础。未来可能因此开发针对EBV膜蛋白LMP1和LMP2A的抗体,从而阻断B细胞增殖信号的发生,达到抑制淋巴癌的发生。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疱疹病毒,大约95%的成年人都携带EBV病毒。EBV病毒是第一种被发现和肿瘤发生相关联的人类病毒,也应此成为危害公共卫生的一大潜在危险。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科学家们发现EBV病毒通过妨碍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达到促使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发生。EBV病毒严格意义上是一种人类病毒,科学家们通过在实验动物上模拟EBV病毒如何调控肿瘤细胞的发展。

在最新的一期的PNAS杂志中,Minamitani及其同事报导了他们的最新发现:两种EBV病毒的膜蛋白LMP1和LMP2A能够相互共同协作促使在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的B细胞癌变。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是B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成熟的位点。在这里,B细胞发生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以及从分泌免疫球蛋白IgM变成分泌IgG,从而更好的识别和对抗不同的抗原及感染源。B细胞在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的暗质区域(dark zone)快速的增殖以及进行体细胞突变,当这些细胞停止增殖后进入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的亮质区域(light zone),与囊泡T helper细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和囊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相互结合,从而筛选出能够识别外界感染源的B细胞。

侵入生发中心的EBV病毒的膜蛋白LMP1和LMP2A能够分别模拟B细胞上CD40受体和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的激活。在正常情况下,T细胞帮助B细胞的激活,B细胞上的B细胞受体识别抗原从而激活B细胞,称为第一信号。接着,B细胞的CD40受体结合T细胞上的配体(ligands)从而进一步激活B细胞,称为第二信号。这两种信号的激活对B细胞的增殖至关重要。EBV的膜蛋白LMP1和LMP2A分别激活第一第二信号,从而持续激活B细胞增殖,达到癌变。EBV的膜蛋白LMP1和LMP2A在很多的淋巴癌的生发中心都有显著表达。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模型发现,只有在LMP1和LMP2A都表达情况下,EBV才能促使B细胞的异常增殖。仅表达其中一种的话,对于B细胞增殖不起到任何作用。研究人员接着发现,在免疫缺陷的老鼠,比如缺失T细胞和NK细胞的老鼠上,EBV引起B细胞异常增殖的效果就更明显。从而揭示了为什么在HIV和EBV共同感染的情况下,发生淋巴癌的几率会更大。

这项研究为免疫力缺陷情况下,EBV如何引起癌症的发生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基础。未来可能因此开发针对EBV膜蛋白LMP1和LMP2A的抗体,从而阻断B细胞增殖信号的发生,达到抑制淋巴癌的发生。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07-18 6888

    厉害,最好能给个原文下载就最棒了

    0

  2. 2017-05-10 drwjr
  3. 2017-04-29 jyzxjiangqin

    EBV如何促使B细胞癌变,产生淋巴癌。

    0

  4. 2017-04-29 复活节小兔

    淋巴瘤

    0

相关资讯

Neurology:首次证实EBV病毒与多发性硬化症存在关联

两个EBV病毒颗粒,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的一篇新研究表明一种特定病毒如何欺骗免疫系统促发炎症,并对大脑中神经细胞造成伤害,而这些已知能够导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以前的研究提示着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与多发性硬化症存在关联,但是它一直充满争议,因为科学家一直不能证实这种关联。 这一新研

Hematol Oncol:EBV阳性DLBCL患者表达CD30提示预后不良

  瑞士卢加诺举行的国际恶性淋巴瘤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EB病毒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即EBV+DLBCL)仅占DLBCL的一小部分,具有不同于EBV阴性DLBCL的活化B细胞型免疫表型、特异性基因表达谱以及遗传标志;另外,与EBV阴性DLBCL相比,CD30表达在EBV+DLBCL中更常见,并且预示着结局不良(Hematol. Oncol. 2013;31[(Suppl 1]:

ASCO 2014:循环EBV-DNA水平可动态预测ENKL的治疗效果

摘要号:8562 第一作者:梁超勇,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标题:早期的阴性循环EB病毒DNA可作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L)的生存预测。 背景:对于具有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的鼻型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ENKL),预测肿瘤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的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循环EB病毒DNA浓度的动态监测值的评估对ENKL进行预测。 方法:从200

Virology:致癌病毒如何阻断人体免疫应答?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致癌病毒如何击败人体的免疫应答。这一发现有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些癌症疗法无法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这一发现还能带来更有效的疗法。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是疱疹病毒科的一种病毒,估计每年它导致了20万例癌症,包括淋巴瘤、鼻咽癌和某些胃癌。更好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帮助成千上万的患有这些癌症的人们。 包括EBV在内的许

Neurology:EB病毒与抽烟与多发性硬化的活跃或进展无关

目的:评估EBV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或者抽烟与单一临床症状(CIS)转化为多发性硬化(MS)或MS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在这项名为BENEFIT临床试验的前瞻性纵向研究中,招募了468名CIS患者,研究人员检测了四个时间点(基线,6月,12月,24月)患者的EBV 的IgG抗体与可替宁(抽烟的生物标志物)水平。预后包括转为临床确诊MS或McDonald MS的时间,复发的人数,扩展残疾状态

PNAS:螺内酯有望治疗心衰的同时治疗EBV感染

1996年医学微生物学相关报道指出,世界上已知的疱疹病毒超过100种,其中8种对人类影响重大。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是导致民众嘴唇起疱疹的主要原因。HSV-2引起生殖器部位出现并形成水泡或溃疡。HSV-3或带状疱疹病毒可能导致民众患水痘和带状疱疹。 HSV-4也叫做EB病毒(EBV),导致民众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接吻病”,因为它往往通过唾液传播。EBV还与其他一些疾病如癌症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