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 J PSYCHOL: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你是这样的吗?

2016-04-13 胡珉琦 中国科学报

一个人的“情感联结”对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交往越充分,幸福感就越强。然而,来自英国和新加坡的两位心理学家却通过研究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英国心理学杂志》上。 聪明的人不喜社交 据国外媒体报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心理学家萨托什·卡纳扎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心理学家诺曼·李对18岁到2

一个人的“情感联结”对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交往越充分,幸福感就越强。然而,来自英国和新加坡的两位心理学家却通过研究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英国心理学杂志》上。
 
聪明的人不喜社交
 
据国外媒体报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心理学家萨托什·卡纳扎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心理学家诺曼·李对18岁到2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他们发现对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说,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是,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
 
研究人员解释,早在古代,社会交往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比如分工合作、寻找配偶等,而且至今仍对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起作用。不过,他们也指出,这种进化方式也有与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相匹配的地方,因为现代社会让人们的精神和肉体都在疲于奔命。因此,也许那些聪明的人反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挑战,离开社交基础更容易在现代社会生存。
 
不过,哈佛大学四代科学家在精神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人生全程心理健康研究”中却已经得出了明确结论,那些跟社区、家庭和朋友有更多联系的人,会更幸福,也更健康长寿。没有证据证明,远离社交更适应现代生活。
 
亲密关系的质量
 
在华夏心理教育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荀焱看来,这项最新的研究结论与过去的研究和人们的普遍认识并不完全矛盾。“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和理论可以完全阐述一个人的复杂性。”
 
社会交往对个体究竟产生怎样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荀焱举例,对外倾性性格的人来说,人际关系会带给他们满足感,相反,没有人群他们就不快乐。这种好热闹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寻求补充心理能量。而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感到紧张,社交活动会过多地消耗他们的能量,因此,社交的价值感对他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断言聪明人总是不合群有些偏颇,但可以解释的是,聪明的人属于内在自我比较复杂的人,他们的脑力活跃,变化性显著,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的能量需求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荀焱还说,一个自我世界很丰富的人,可能很难从外界相同的人身上找到情感联结,尤其是对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个领域的人而言。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一个平等的人在一起说话,然而,要找到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并不容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同时发现,与同朋友聚会相比,聪明的人与自己的伴侣单独相处时感觉更快乐、更幸福。事实上,这与哈佛大学研究的核心结论是相似的。
 
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医学与行为科学教研室教授赵旭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观察指标“关系”的定义在不同研究之间差异较大,普通人对其的赋义、理解也大不相同。中国人最讲究“关系学”,但这却常常是功利、势利、虚伪、身不由己的世俗应酬,并非高质量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其实不利于心理健康,很多人对此有同感。而哈佛大学的研究讲的是有质量的关系,不是泛泛的社交,是指比较重要的亲密关系、志同道合的友谊交往。
 
正如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精神科医师、分析治疗师,也是成人发展研究所第四任所长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所说的,社会交往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拥有朋友的数量,不是人们是否在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中,而是亲密关系的质量。
 
赵旭东也坦言,确实有人把人情看作是累赘。“但如果忽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感生活,常常有不好的后果,这些人中心理障碍也是比较普遍的。”
 
学会独处
 
这项研究除了调查朋友交往的频率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还把人口密度作为了另一个重要因素。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生活在人口越密集地区的人们报告的生活满意度越低。
 
荀焱认为,这也符合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普遍的结论,人们的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人际关系。人际本身就会带来冲突,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交往的冲突就会越多。这就是为什么城市中的人们总是时不时想要独自静静的原因。“人群中的烦闷和空旷处的自在,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本体感觉。”
 
赵旭东也有同感。在大城市生活,尤其是如今网络时代里的社交生活,关系繁多,但人海里的寂寞也很普遍,并不是人多就有好的关系,事实上,人多也可能成为应激性的处境,也叫作daily hassles(日程烦恼),这是有害健康的。
 
在他看来,独处、慎独、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等修身为人之道是东西方之间互通的,也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与强调亲情友情、情感联结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要适当平衡。
 
不难理解,人们积极投入社交有时是源于一种对独处的恐惧。“但是,幸福不幸福取决于人们对自我的认知。”荀焱说,大多数人都懂得社交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人也应该学会和自己在一起。
 
当代学者、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在他看来,独处和交往对一个人来说均属必需,但是,独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

作者:胡珉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6-04-15 Boyinsh
  2. 2016-04-14 李继凯

    是的是的

    0

  3. 2016-04-14 李继凯

    哈哈,理由吗

    0

  4. 2016-04-14 Faye0

    内在的自我得到满足就会很容易感觉到幸福,不论是通过亲密关系的建立亦或是独处,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不过是让内在的小人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需要。忘记内在小人,应该是这个概念吧,来自哪位学者了,在此引用下,具体概念可以深入查询~

    0

  5. 2016-04-13 yilibaisha

    人其实还是挺复杂的

    0

相关资讯

JPSP:裸露肌肤的社交好处

第一印象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初遇的场合变了,你对他/她的第一印象可能会完全改变——这得取决于你们是在正装晚宴、鸡尾酒会,还是疯狂的泳池派对上相遇的了。人们在这些场合的着装与暴露程度各不相同。观察他人肌肤,可能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影响——无论你是否刻意为之。 我们很可能会想当然以为,如果我们过分重视他人的身体或物质特征,我们就是在将人拟物化和去人性化。《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

中国人为啥爱嗑瓜子?你不想知道吗?

采访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张学新  无论是过年过节果盘中的“主力”,还是茶话会中常备的瓜子盘……中国人对瓜子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看电视打发时间、聊天随手拿一把,哪里都能看到瓜子的“身影”,可谓“国民第一零食”。 不少人疑惑外国人吃不吃瓜子。在德国、法国,他们认为瓜子是鸟类吃的,不是人的食物;而在韩国、葡萄牙超市虽看不见带壳瓜子,但还是有剥好的瓜子仁,作休

J Am Geriatr Soc:加强面对面交流,可降低老人患抑郁风险

根据一项发表在《美国老年病学学会杂志》上的新近研究表明,没有与家人和朋友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老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普通老人的2倍。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定期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外界沟通并不会降低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俄勒冈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Alan Teo说道:“研究结论验证了这一观点:强大的社会人际关系可增强民众的心理健康。人们通过电话和数字通信进行交流避免抑郁并不能达到面对面交流所得到的效果。CDC

喜爱社交的人更长寿

喜爱社交被认为会使人活得更久,这或许和影响人的肠道机能有关。最近《科学进展》杂志的一个研究表明,丰富的社交活动会导致黑猩猩肠道内的细菌更加多样化。如果黑猩猩的现象对于人类也同样适用的话,这个发现也许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组”(microbiome)、疾病与长寿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研究,科研人员花费了八年多的时间,观察了一个在坦桑尼亚贡贝自然公园里有着40只黑猩猩的群落。黑猩猩群落的活动周

Pediatrics:家庭债务影响儿童社交和情绪调节能力

麦迪逊大学社会工作部的Lawrence M.Berger教授和达特茅斯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的Jason N.Houle将文章发表在Pediatrics。 这项研究十分应景且符合民众的需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家庭债务和信用报告指出,在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攀升至12.07万亿美元,自2010年达到最高峰。美国民众的经济债务主要来源于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和信用卡还贷等。因此,研究人员希望

J Adol H:睡前玩视频游戏和社交媒体,睡眠质量较差

技术相关睡前行为(例如玩视频游戏)和在线社交媒体是睡眠质量较差的危险因素,陪伴家人是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解决青少年的睡眠问题,治疗步骤需要以潜在成瘾性技术使用和睡前觉醒量表为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