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肥厚性心肌病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2020-05-04 QQY MedSci原创

“终末期”常被用于描述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50%。据报道,HCM-LVSD预后较差,但由于其相对罕见,其自然史仍未完

“终末期”常被用于描述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50%。据报道,HCM-LVSD预后较差,但由于其相对罕见,其自然史仍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11个不同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来归纳HCM-LVSD的特征。

一个包含6793位HCM患者的队列中,有553位(8%)患者符合HCM-LVSD标准。总体上,75%的HCM-LVSD患者会经历临床相关事件,35%的患者发生复合结局(全因死亡[128例]、心脏移植[55例]、左心室辅助设备植入[9例])。在确诊HCM-LVSD后,发生复合结局的中位时间为8.4年。但有大量的患者的情况迥然不同。复合结局的重要预测因素包括存在多种致病性/可能致病性肉瘤变异(HR 5.6)、房颤(2.6)和左室射血分数<35%(2.0)。15年间,HCM-LVSD的发生率约为7.5%。发生HCM-LVSD的重要预测因素包括基线评估时左心室容积变大(HR 1.1)和室壁变薄(1.3)、左室射血分数 50%-60%(1.8),以及心脏MRI晚期信号增强(2.3)、致病性/可能致病性肉瘤变异(1.5),特别是细丝基因变异(2.5)。

大约8%的HCM患者被确诊为HCM-LVSD。虽然HCM-LVSD的自然史可变,但在发生收缩功能障碍后中位时间约为8.4年后,75%的患者都经历过不良事件。除了临床特征外,遗传因素(多种肉瘤变异)似乎也在HCM-LVSD发生风险和预后中发挥作用。

原始出处:

Peter Marstrand,et 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ith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Circulation. 2020;141:1371–1383

作者:QQ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HA: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门诊服用双异丙吡胺的安全性分析!

由此可见,在门诊患者使用双异丙吡胺治疗是安全的,其随后的心脏猝死风险较低。由于其延长QT间期的效应,对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高风险的患者进行防范是有必要的。

Eur Heart J:肥厚性心肌病女性患者的生存率更差

由于HCM女性的生存率更差,性别是HCM管理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Circulation:室速+心梗?知识限制了你的想象!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肌梗死(心梗)均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如两者同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但你以为的室速和心梗真的是你以为的吗?或许真相会出人意料。

Radiology:肥厚性心肌病与Anderson-Fabry 病的鉴别点有哪些?

本研究旨在利用心脏磁共振(MR)成像T1值比较肥厚性心肌病(HCM)与Anderson-Fabry 病(AFD)左心室(LV)和右心室(RV)的T1值,评价除年龄、性别和传统成像特点之外T1值的价值,并将结果发表在Radiology上。

快速掌握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治方案,一文读懂!

肥厚型心肌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肌病,因其猝死率高,现逐渐得到各国心血管医师的重视,去年我国公布了最新版《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单纯文字描述阻碍了我们迅速掌握指南的精髓,现我通过一例病例与大家共同学习以下这部指南。

Radiology:神经卷积网络自动测量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瘢痕体积

心脏MRI增强晚期(LGE)瘢痕体积是预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预后侧一项重要指标。但由于目前临床尚无标准的测量方法,其临床应用并未被广泛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