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循环维生素D浓度与7种主要肿瘤风险关系研究

2017-11-01 zhangfan MedSci原创

研究认为循环维生素D浓度与各种类型癌症的风险之间存不存在线性因果关系,研究不支持维生素D缺乏症筛查和维生素D补充作为预防原发性癌症的策略

额外的维生素D补充对肿瘤的预防效果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循环维生素D浓度与癌症风险相关的因果关系。

研究总计招募了70563例癌症患者,其中前列腺癌患者22898人、乳腺癌患者15748人,肺癌患者12537人,结直肠癌患者11488人、卵巢癌患者4369人,胰腺癌1896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627。研究同时招募了84418名对照志愿者。研究考察4种与V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2282679, rs10741657, rs12785878 和rs6013897)以确定循环25-羟维生素D的多个多态性评分。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

研究发现,循环中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7种肿瘤以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5(OH)D浓度上升25 nmol/L,其结肠癌风险下降的比值比为0.92(95%,CI,0.76 -1.10),乳腺癌为1.05(0.89-1.24),前列腺癌为0.89 (0.77-1.02),肺癌为1.03 (0.87-1.23)。对于大部分肿瘤而言,VD浓度下降25 nmol/L,肿瘤发生的风险为1.20-1.50。

研究认为循环维生素D浓度与各种类型癌症的风险之间存不存在线性因果关系,研究不支持维生素D缺乏症筛查和维生素D补充作为预防原发性癌症的策略。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8-07-04 gaoxiaoe
  2. 2018-01-04 阿杜12138

    简单粗暴.这个研究认为维生素D不能预防肿瘤

    0

  3. 2017-11-29 hanmeijinxiu

    长知识了!

    0

相关资讯

疑似肾囊实性肿瘤 实则……

63岁女性,体检发现右肾实性占位3个月。下一步该进行哪些检查?治疗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著名肿瘤专家华益慰的遗言:真正让自己康复的**不是药物

“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临终前,名医华益慰留下了无比沉痛的话语。这也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警示。

CLIN CANCER RES:Trebananib用于治疗儿童复发实体肿瘤及原发神经系统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

Trebananib是抑制血管生成素1和2的一线抗血管生成抗体。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Trebananib用于治疗儿童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包括剂量限制毒性(DLT)、推荐Ⅱ期试验剂量(RP2D)和药代动力学等。

Lancet Oncol:20-39岁青年人群肿瘤发病及死亡率研究

研究发现,全球20-39岁青年人群肿瘤发病及死亡率随年龄、性别、发展水平和地理区域存在极大差异。有目的的监测,预防和治疗都将有助于减少不发达地区的肿瘤负担

这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 您认识吗?

2002年WHO对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定义是局部侵袭性、不成熟的血管肿瘤,特点是Kaposi肉瘤样束状梭形细胞生长为主的结构。该病发病率极低且无人种易感倾向。该病最常见发生于哪些部位?病理特点为何?

恶性肿瘤治疗误区浅谈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续增加。据2014年WHO报告,新增恶性肿瘤病例有近50%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总数高居第一位,发病率高达2-3‰。2013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368万例,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429万例。但是,在发达国家,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降低趋势,据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报道,美国整体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