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磺脲类受体遗传变异、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

2022-05-06 xing.T MedSci原创

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已知与体重增加相关,长期磺脲类药物治疗可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尽管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临床治疗手段,但磺脲类药物治疗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仍不确定。研究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可以用来预测药物治疗的预期临床后果。在编码的磺脲类受体组成成分的基因(ABCC8 p.A1369s)一种常见的错义突变可以促进磺脲类药物治疗的靶通道关闭,并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关,从而模拟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效应。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于英国生物库的120286名参与者的个人数据,并且总结了来自4个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相关性,研究人员评估了这种变异对心脏代谢特征、2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p.A1369s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相关(比值比为0.93,95%可信区间为0.91-0.95;P=1.2×10-11)。这种变异与体重指数增加有关(比值比为0.062,95%可信区间为0.037-0.086公斤/平方米;P=8.1×10-7),但在调整体重指数后,与较低的腰臀比相关,腹部脂肪分布的一个标志。此外,p.A1369s与冠心病风险降低有关(比值比为0.98,95%可信区间为0.96-0.99;P=5.9×10-4)。

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已知与体重增加相关,长期磺脲类药物治疗可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原始出处:

Connor A. Emdin,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at the Sulfonylurea Receptor, Type 2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Diabetes 2017. http://diabetes.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7/04/13/db17-014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6)
#插入话题
  1. 2017-09-13 docwu2019
  2. 2017-04-21 ylzr123

    反复实践,反复学习,认真推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0

相关资讯

CIRC RES:冠心病患者7-酮基胆固醇与心血管预后和总死亡相关!

由此可见,7-KC水平升高与稳定型CAD患者心血管事件、总死亡和复合结局风险增加相关。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盛大发布

2017年3月31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群英荟萃,各类学术观点百花齐放。医学知识总是在推陈出新,在经过重重积累后,最终厚积薄发。证据更新,共识改变,临床执行,三者环环相扣。三年内最新循证研究,十余年国内用药经验,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潜心编写,在象征着新生的春日,《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在国家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发布。

CIRC RES:社会融合与女性冠心病风险降低有啥关系!

由此可见,社会融合与女性CHD的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行为途径来解释。

Lancet Diabetes Endo:载脂蛋白A亚型、脂蛋白A浓度和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A异构体减小以及脂蛋白A浓度增加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脂蛋白A浓度可有效降低载脂蛋白A小亚型个体的冠心病风险

从上腹痛患者的心电图 您能看出什么端倪?

【一般情况】女,73岁,退休,汉族。【主诉】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10天。【病史摘要】患者2年前常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位于剑突下,呈烧灼样,持续数十分钟,休息后好转,未重视。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烧灼样痛,持续1~2小时不等,夜间平躺后明显,发作时伴有心悸、肩部不适、咽喉烧灼感,恶心、欲吐,曾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每天发作数次,患者未重视。5小时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休息后无缓解来

The Anatomical Record:超声监测桡动脉——心脏病评估的新方法!

与传统的种族,年龄,性别和代谢特征的危险因素相比,动脉粥样硬化(通常被称为动脉硬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强指标。与影响许多人的其他疾病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目前没有简单的诊断或监测治疗反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