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示国人胰腺肿瘤特性:胰腺癌“重男轻女”

2020-09-12 陈静 中国新闻网

在中国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术后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但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和药物有效率低。

在中国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术后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但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和药物有效率低。

在12日举行的第十届胰腺癌上海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胰腺肿瘤大会上,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CPDC)发布4年期最新研究数据:中国接受胰腺癌外科手术患者中,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仅占总体的0.8%;胰腺癌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男女患病比例为6:4;61.7%的胰腺癌为胰头癌。

当日的会议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来自胰腺病领域的权威医学专家就“胰腺癌精准治疗体系建设”“中国胰腺外科数据库录入及数据挖掘”等话题深入交流探讨。

据了解,自2017年成立至今,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汇聚了31个省份的88家三甲医院的众多胰腺肿瘤患者数据。148名学科带头人参与共建,通过数据治理收集了超过480万个结构化统计数据信息字段。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杨尹默教授坦言:“虽然中国不缺乏胰腺癌临床病例,但缺乏中国人的大数据、循证医学证据,以规范和优化针对国人的胰腺癌的诊疗指南。“杨尹默告诉记者,既往的临床经验认为胰腺癌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会比较高,但CPDC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遗传因素对胰腺癌的发病影响并不大。

负责开发建设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技术企业创始人沙鸥告诉记者,CPDC建设模式借鉴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相关数据库共建共享机制和研究服务模式,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新。CPDC涵盖诊断、治疗、随访全病程诊疗信息。AI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的处理更新时速更快、更加真实准确。

CPDC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60-75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总体的53.3%。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教授表示:“CPDC多中心、多学科的高质量数据不仅仅便于医生更加科学地认知胰腺癌,还能很好地指导胰腺癌的临床诊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楼文晖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胰腺位于胃的后部,胰腺癌早期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不少患者一开始会被误认为胃部疾病,早期确诊率低。在手术治疗中,开腹手术占比逾80%。楼文晖表示,大数据分析可帮助医生找到影响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的因素,尽量避免、减轻手术后的并发症。

胰腺癌治疗中,手术只是其中一方面,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必不可少。大数据显示,中国的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完成率还不到50%,术前的辅助治疗更是个位数。

王理伟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下,药物治疗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越来越重要。20%局部晚期患者通过药物干预后,也能够获得手术机会。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学组组长,王理伟透露,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CPDC)正在汇集胰腺癌患者内科治疗的数据信息,已经纳入了首批36家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未来将全景勾画出中国人胰腺肿瘤的全面真实现状,为完善临床诊疗策略、健全治疗指南提供坚持基础。

作者:陈静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1-03-16 12516124m00暂无昵称

    学习了

    0

  2. 2021-02-22 123abd9dm21(暂无昵称)

    重男轻女

    0

  3. 2020-09-13 573722703

    0

相关资讯

J. Virol.:临床前研究研究证实水泡性口炎病毒可杀死胰腺肿瘤

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小鼠模式动物中,将病毒注入在肿瘤内阻止一些胰腺肿瘤进一步生长,且能消灭其他胰腺肿瘤。然而,还有一些肿瘤在接受这种治疗后能够继续生长,这就证实它们对这些病毒已产生抵抗能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3月那期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 大约95%的胰腺癌是胰腺导管腺癌(PDA)。PDA被认

新型纳米颗粒疗法,可显著减缓胰腺肿瘤的生长速度

纳米颗粒。图片来源:Thinkstock 胰腺癌是目前最致命、且具有化疗抗性的癌症之一。近日,澳大利亚的癌症研究者们研发出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纳米医学手段,将改善胰腺癌的治疗方式。 这种技术把能使特定基因沉默的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运输到胰腺肿瘤处,有望给胰腺癌病人提供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之外的其他选择。 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该新型纳米医学手段使肿瘤生长减少了50%,同时也减缓了胰腺癌的

Cell Res:广州医科大学唐道林课题组发现新的胰腺肿瘤抑癌基因

2017年4月4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实验室唐道林博士课题组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内源性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胰腺肿瘤的新型抑癌基因。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因此,揭示胰腺癌的发病机

这种肿瘤多见于女性 常因上腹部隐痛或体检发现

60岁女性,腹部包块2个月余。无恶心、腹胀及疼痛不适。腹部超声示腹膜后混合性包块,与胰尾分界不清。CT动态增强和病理结合,揭开这一多见于女性的肿瘤的“面纱”。

持续腹胀需注意排除胰腺肿瘤

患者女性,18岁。主诉:进食后腹胀4年,发现胰腺肿物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