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Rheumatol:Bruton‘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Fenebrutini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安全性和药效学效应研究

2022-03-21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Fenebrutinib(GDC-0853)是一种非共价、口服、高选择性的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本研究中对非奈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效学进行了评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异常和多系统受累为特征。自身抗体的形成会导致免疫复合体沉积,这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虽然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各不相同,但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皮疹、口腔或鼻部溃疡、雷诺现象和/或严重乏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尤其是肾脏受累,是与残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抗疟疾药物和非标记性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如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是SLE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它们的毒性和次优疗效,对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治疗存在重大的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在过去的60年里,只有一种靶向药物belimumab被批准用于治疗SLE。虽然没有正式批准,但抗CD20的单抗美罗华也被用于治疗SLE的不同方面。

     Bruton氏酪氨酸激酶(BTK)属于T-EC蛋白家族,表达于造血细胞,在B细胞和髓系细胞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Fenebrutinib(GDC-0853;Genentech)是BTK的一种高度选择性、口服和可逆的抑制剂,已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临床活性,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Metz M,等)患者的II期研究中显示出疗效。B细胞和髓样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抑制BTK作为人类SLE治疗策略的支持已经从临床前狼疮模型中产生的数据中获得支持。ATOS试验是评估高选择性BTK抑制剂非奈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第一项大型II期剂量范围研究。

     在接受背景标准治疗的同时患有中度到重度活动期SLE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安慰剂、每天一次的非奈布替尼150毫克或每天两次的非奈布替尼200毫克。糖皮质激素减量建议在0-12周和24-36周。主要终点是48周时的SLE反应指数4(SRI-4)反应。

    患者(n=260)来自12个国家的44个地点,其中大多数来自拉丁美洲、美国和西欧。48周时,每日服用150毫克非奈布替尼的SRI-4有效率为51%(与安慰剂组比较P=0.37),每日两次服用非奈布替尼200毫克的有效率为52%(与安慰剂组相比P=0.34),服用安慰剂组的有效率为44%。48周时,基于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组织的联合狼疮评估反应率:每日服用一次150毫克的非奈布替尼的有效率为53%(与安慰剂相比,P=0.086),每天两次服用非奈布替尼200毫克的患者的有效率为42%(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P=0.879),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为41%。所有受试者的安全性结果都是相似的,尽管每天两次服用非奈布替尼200 mg的严重不良事件更常见。到48周时,接受非奈布替尼治疗的患者降低了依赖BTK的浆母细胞RNA签名、抗双链DNA自身抗体、总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的水平,以及升高了补体C4水平,所有这些都与安慰剂有关。

图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用安慰剂、非奈布替尼150 mg每日一次(Qd)或非奈布替尼200 mg每日两次(Bid)治疗后血浆母细胞基因特征的变化。显示了浆母细胞基因签名表达随时间变化的−ΔCt值。圆圈和误差条显示了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虚线表示在健康志愿者(n=20)中观察到的中位数−ΔCT值。*=与安慰剂相比,P<0.05。

 

图2.接受安慰剂、非那替尼150 mg每日一次(Qd)或非奈布替尼200 mg每日两次(Bid)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D19+B细胞数量(A)、抗双链DNA(抗dsDNA)水平(B)和免疫球蛋白水平(C)的变化。抗dsDNA分析包括筛查呈阳性的患者。条形图显示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IQR)。*=与安慰剂相比,P<0.05。

    虽然非奈布替尼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但尽管有证据表明存在强烈的通路抑制,但主要终点SRI-4反应仍未得到满足。

文献来源: Isenberg D,  Furie R,  Jones NS, Efficacy, Safety, and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of the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Fenebrutinib (GDC-0853)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sults of a Phase 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Arthritis Rheumatol 2021 10;73(10)

 

作者:医路坦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ARD:EULAR对风湿性和肌肉骨骼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综合征)心血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为痛风、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 (SSc)、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干燥综合征 (SS)、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和抗磷脂综合征 (APS) 的心血管风险(CVR) 管理制定建议。

从风湿免疫科角度谈: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 & 肺动脉血栓

如果只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看问题,肺动脉高压确实跟风湿免疫没有关系,但是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就会有问题。

Mayo Clin Pro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发生生物瓣膜血栓的极端病例

本文讲述了一名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病史年轻女性进行了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生物瓣膜严重血栓的病例。

ARD: 免疫细胞多组学分析揭示了氧化磷酸化对狼疮 B 细胞功能和器官损伤的作用

研究者确定了一种OXPHOS调节基因PRDX6(过氧化还原蛋白 6)作为 SLE B 细胞的关键驱动因素。

NEJM:iberdomide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II期结果喜人

iberdomide 0.45mg在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RI-4应答率方面优于安慰剂,后续需要大规模研究以进一步证实iberdomide治疗SLE的疗效。

Front Immunol:单细胞分辨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染色质可及性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的目标是在单细胞分辨率下揭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染色质的可及性,并识别可能驱动异常免疫反应的转录因子(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