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对首发精神病症状维度的影响:情感路径的证据

2024-10-29 xiongjy MedSci原创

抑郁和双相障碍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的相互作用可增加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抑郁和积极症状。这表明遗传易感性可能通过情感路径影响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精神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童年逆境作为环境风险因素,与精神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尤其在情感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方面。然而,目前关于遗传易感性与童年逆境如何共同塑造这些心理特征的理解还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基因风险评分(PRS)与童年逆境在精神病临床表现中的交互作用,尤其关注其对情感性路径的影响。
具体来说,本研究聚焦于抑郁障碍(MDD)、双相情感障碍(BD)和精神分裂症(SZ)多基因风险评分的影响,并假设MDD-PRS与童年逆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以抑郁症状为主的临床特征,BD-PRS则可能导致以躁狂症状为主的表现,而SZ-PRS则与积极和消极症状的显著性相关。
表1:人口统计学(N=583)
本研究基于欧盟EU-GEI项目的数据,纳入了583例首次发作精神病(FE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在18至64岁之间,具备本地居住权。研究使用“童年创伤问卷”(CTQ)对参与者的童年逆境(如虐待和忽视)进行评估,并通过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测量抑郁、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为揭示PRS和CTQ总分在不同症状维度上的交互作用,研究使用了线性回归模型,并在分析中控制了年龄、性别、研究地点、主成分分析结果及用药情况。为降低多次检验的错误风险,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125。
figure 1
图1a:正性维度,童年逆境和多基因风险评分(MDD、BD、SZ)交互作用
图1b:躁狂维度,童年逆境和多基因风险评分(MDD、BD、SZ)交互作用
图1c:抑郁维度,童年逆境和多基因风险评分(MDD、BD、SZ)交互作用
图1d:负性维度,童年逆境和多基因风险评分(MDD、BD、SZ)交互作用
在样本特征上,最终分析的583例FEP患者平均年龄为31.79岁,男性占63%。童年逆境总分与各个症状维度之间无显著关联;然而,抑郁风险评分(MDD-PRS)与积极和消极症状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此外,MDD-PRS和童年逆境的相互作用对积极症状维度表现出显著正效应(β=0.42,p=0.004),对抑郁症状维度也有正向趋势效应(β=0.33,p=0.020)。BD-PRS与积极症状维度呈正相关趋势(β=0.45,p=0.010),而与其他维度无显著关系。同时,SZ-PRS与积极症状的负向交互效应趋势显现(β=-0.34,p=0.040),但并未达到多重检验校正后的显著性水平。
 
本研究发现,MDD和BD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的交互作用对精神病患者的情感性症状,尤其是积极和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抑郁和双相障碍的遗传易感性可能通过情感路径影响精神病的表现形式,支持了“情感性路径”的假设。此外,尽管SZ-PRS在多次检验校正后并未显示显著效应,但其对积极症状的负向趋势仍然值得关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PRS在多样化样本中的作用,以验证和扩展本研究的发现。
 
原始出处:

作者:xiongj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抑郁伴疲劳和嗜睡症状的原因及药物选择

疲劳和嗜睡是抑郁症常见症状,本文分析原因及影响,介绍安非他酮等药物可改善,为抑郁症伴此症状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JAMA子刊最新综述: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对于成人抑郁症的治疗,2024年JAMA子刊发表最新综述,包括抑郁症的定义、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等,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下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华西医院揭示抑郁和认知障碍对痴呆发生风险增加的影响:来自三大老年队列的前瞻性研究

抑郁症和认知障碍均显著增加老年人群痴呆的发生风险。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抑郁症更大,而二者共存时痴呆的发生风险最高,但未观察到显著的协同效应。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神经振荡调节:抑郁症加拿大生物标志物整合网络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慢波振荡(δ和θ波)增加与抑郁症症状改善密切相关,而α波的减少可能反映了大脑功能从情绪处理向认知处理的转变。γ波功率的增加则可能与治疗效果不佳相关。

轻轻一电,改善抑郁症?《自然-医学》:缓解率高出2倍之多

大型研究显示家庭远程监督模式的 tDCS 治疗抑郁症有效、安全且患者可接受性强。纳入 174 例患者,随机分组对比,10 周治疗后主动刺激组效果显著。

Nature Medicine:非侵入性家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抑郁症患者的新疗法与新机遇

该研究验证了家用tDCS在治疗中重度抑郁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未来的居家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