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隐源性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患病率的区别

2021-10-2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癌症患者在隐源性卒中中并不少见。虽然活动性癌症患者有更多的多发性梗死,但非活动性癌症患者伴有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来源,可能导致动脉性卒中。

血管疾病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尽管活动性癌症通过多种病理状况导致缺血性卒中,包括可归因于Trousseau综合征的血栓栓塞,但卒中与非活动性癌症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癌症患者隐源性卒中的不同潜在发病机制,并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进行详细调查。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不明来源栓塞性卒中/隐源性卒中的栓塞性卒中机制(CHALLENGE ESUS/CS)登记研究是一个多中心注册,包括最初诊断为隐源性卒中并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活动性癌症、非活动性癌症和非癌症组,并比较它们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总共纳入了667名登记患者(年龄为68.7±12.8岁;455名男性),41名(6.1%)患有活动性癌症,51名(7.5%)有非活动性癌症病史。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多个血管区域的梗死(比值比[OR]为2.73;95%CI为1.39-5.40)和CRP(C反应蛋白)(OR为1.10;95%CI为1.01-1.19)与活动性癌症独立相关,而年龄(OR为1.05;95%CI为1.01-1.08)、中风病变导致对侧颈动脉狭窄(OR为4.05;95%CI为1.60-10.27)、主动脉瓣钙化(OR为2.10;95%CI为1.09-4.05)和主动脉弓复杂病变(OR为2.13;95%CI为1.11-4.10)与非活动性癌症显著相关。

由此可见,癌症患者在隐源性卒中中并不少见。虽然活动性癌症患者有更多的多发性梗死,但非活动性癌症患者伴有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来源,可能导致动脉性卒中。

原始出处:

Muneaki Kikuno.et al.Distinction in 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tic Embolic Sources in Cryptogenic Stroke With Cancer Status.JAHA.2021.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JAHA.120.02137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关注栓塞性卒中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脏器栓塞

隐源性卒中的栓子可能来自于心脏或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栓子也可能引起四肢、肠系膜、肾脏和脾脏栓塞。虽然症状性全身梗死很罕见,无症状性内脏梗死常见于近期卒中患者,因此推测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栓子是同源的。

NEJM:预防隐源性卒中复发,利伐沙班并不优于阿司匹林

2018年5月16日在线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的NAVIGATE ESUS研究最新结果表明,利伐沙班在预防隐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方面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会增加出血风险。

JACC: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阳性气泡对比研究结果的发生率和预后

卵圆孔未闭和导致RLS的其他病变共存并不常见,但也不罕见;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经导管或手术干预治疗。

JAHA:卵圆孔未闭所致隐源性卒中的封堵、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

PFO封堵在预防隐源性卒中后卒中复发方面优于抗血栓治疗。

CSA&TISC2019丨卵圆孔未闭和隐源性卒中的谜团解疑

编者按: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反常性栓塞引起隐源性卒中(CS)。长期以来封堵治疗和药物治疗在预防CS复发方面一直存在争议,究竟哪一种治疗更优,PFO与CS存在怎样的关系?这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CSA&TISC 2019大会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玉华教授在相关研究证据的基础上,详细解答了PFO与CS的关系,并指出很多待探讨的问题。

Neurology:凝血和止血激活标记有助于识别隐源性卒中的病因

MOCHA可在短期随访中发现更容易发生新发恶性肿瘤、VTE或HS的隐源性卒中患者,可直接用于评估隐源性卒中的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