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评论:如何运动才能更好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

2016-12-07 赛诺菲医学部 菲糖新动微信号

2016年10月17日,Diabetologia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T2DM)关系的文章,就运动量与T2DM发病风险、餐后步行对T2DM患者血糖影响给出最新证据。荟萃分析:适当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T2DM目前评估体力活动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饮食和体力活动同时干预的方式,仅评估体力活动影响的证据较少。此外,具体到活动量大小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也尚不

2016年10月17日,Diabetologia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体力活动与2型糖尿病(T2DM)关系的文章,就运动量与T2DM发病风险、餐后步行对T2DM患者血糖影响给出最新证据。

荟萃分析:适当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T2DM

目前评估体力活动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都采用饮食和体力活动同时干预的方式,仅评估体力活动影响的证据较少。此外,具体到活动量大小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也尚不清楚。故本研究通过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对体力活动与T2DM风险的剂量反应(dose-response)关系进行分析。

研究通过检索PubMed以及EMBASE数据库,纳入28篇体力活动与T2DM发病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涉及1,261,991例参与者,其中84,134例为T2DM患者。体力活动通过代谢当量(MET)(h/周)和边际代谢当量(MMET)(h/周)进行评估。

适量体力活动可降低T2DM风险,运动越多,效果越好

相比未进行体力活动者,采用指南推荐的每周中度体力活动(如快速行走)150分钟(11.25MET),可使T2DM风险降低26%。此外,每周中度体力活动达到300分钟(22.5MET),可使T2DM风险降低36%;每周中度体力活动达到600分钟(60MET),可使T2DM风险降低53%。

休闲体力活动与T2DM发生率的剂量反应关系


研究表明,在一般人群中,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与更低的T2DM风险相关。此外,若运动量远大于指南推荐的体力活动强度,可实现额外的T2DM风险获益。

随机交叉研究:三餐后步行可更好改善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

当前指南中,为提高依从性而提供了众多体力活动方式的选择,但并没有规定一天当中何时进行体力活动。众所周知,餐后血糖对T2DM患者的总体血糖控制有重要作用,并且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有研究表明,餐后体力活动能够降低血糖水平。

本研究是首个以独立生活的成年T2DM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餐后短时间步行是否比一天中任意时间步行更有益处的交叉对照研究。研究遵照当前体力活动指南,要求参与者每天步行30min。参与者随机采用30min步行(每日任一时间步行)或餐后步行(每日三餐结束后5min内各步行10min)2周,洗脱期为30天,之后2周更换步行形式。所有参与者研究期间不改变日常饮食或生活习惯。

研究设计


相比每天任一时间步行,餐后步行的T2DM患者餐后血糖改善更好

相比每天任一时间步行30min,三餐后各步行10min的餐后血糖增量曲线下面积(iAUC)减少12%,其中,晚餐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大且久坐时间更长)iAUC下降最大,达22%。

两组间餐后血糖增量曲线下面积的比较


研究显示,T2DM患者进行餐后体力活动,对血糖控制有积极的影响。提示当前体力活动指南应补充建议餐后至少步行10分钟,尤其是在T2DM患者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之后。

10月18日BMJ上发表了对这两项研究的新闻报道,再次提及了这两项研究的主要结果与启示,即相比不做任何运动的人群,即使体力活动强度低于指南推荐水平(150分钟/周),仍可带来T2DM风险获益,且运动量越大获益越多。此外,尽管交叉对照研究样本量很小,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但T2DM患者仍应在进餐后,特别是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之后,进行餐后步行。

原始出处:



作者:赛诺菲医学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17-08-06 gaoxiaoe
  2. 2016-12-14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正确运动方法非常重要

    0

  3. 2016-12-10 sunlong28

    ????

    0

  4. 2016-12-10 sunlong28

    ?????

    0

  5. 2016-12-10 sunlong28

    ?????

    0

相关资讯

中国证据:T2DM患者BMI与死亡率呈U型相关

导语:2016年10月,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发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收集分析开滦研究的数据,探究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指数(BMI)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增长会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然而,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终末期肾病(ESRD)、高血压、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反而降低,这就是著名的“肥胖悖论”。

糖尿病前期风险预测:糖化血红蛋白优于葡萄糖

一项对ARIC研究的最新分析发现,使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定义糖尿病前期更有助于发现未来10年肾病、心血管病、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风险高的人群。(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11月15日在线版)目前关于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方法尚未达成共识。ADA推荐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100~125 mg/dl, HbA1c5.7%~6.4%或餐后2 h血糖浓度140~199 mg/dl。

开滦研究:偏瘦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近期,开滦研究针对体检时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最瘦的糖尿病患者反而全因死亡风险最高。 研究者对11 449例有糖尿病的人进行了7年左右的跟踪后发现,体重最轻的人死亡率高达25%,体重正常的人死亡率13.4%,超重为10.3%,肥胖者死亡率最低,为9.4%。本研究中,BMI<18.5kg/m2   为体重偏轻 ,BMI 18.5~24kg/m2为体重正常,

老年糖尿病治疗,注意12个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群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与年轻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症状相对隐匿、肝肾功能较差、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或合并症较多、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糖尿病的自身特点,确保治疗安全有效。1、饮食控制要适度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应嘱其适当控制饮食量;忌食肥肉、荤油等高脂肪食物,多食粗粮杂粮、豆类及新鲜蔬菜,增

厉害了!一首歌搞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有很多数值要记忆,好不容易记住了,还容易忘记或记错(请告诉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但有了这首歌,就不怕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歌》治疗酸中毒,补液最关键。①宜建双通路,早期快用盐。②起初两小时,输盐一两千。③首个四小时,达到三成三。④慢予胰岛素,降糖四六间。⑤一三九以下,换糖去静点。⑥酸轻勿给碱,莫忘七一线。⑦尿量须关注,补钾记心田。⑧血糖勤监测,血酮定期验。⑨血气

别让糖尿病伤害“心灵之窗”!

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致盲率也逐年升高,到底该怎么办?做好筛查,真的很重要!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黄斑水肿的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从预防性治疗的角度来说,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不少患者在诊断前常已存在一段时间的高血糖,诊断糖尿病时已发生视网膜病变,因而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检查(详见表1),眼科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