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和预后有关

2024-04-1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由基因决定的血浆 HGF 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后呈正相关,这表明 HGF 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一种间充质来源的生长因子,因其具有的多功能生物学作用,在儿童多系统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肺组织保护因子,HGF在增强肺组织发育、刺激肺上皮细胞DNA生成、修复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延缓肺纤维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观察性研究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后有关,但这些关联的因果关系仍不清楚。因此,来自我国苏州大学的学者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探讨由基因决定的血浆 HGF 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stroke杂志上。

本研究根据一项对 21 758 名欧洲参与者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数据,共选择了 13 个与血浆 HGF 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遗传工具。有关缺血性中风风险的简要数据来自 MEGASTROKE(多种族中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联盟,其中包括 34 217 例缺血性中风病例和 406 111 名欧洲血统对照者;

有关缺血性中风预后的简要数据来自 GISCOME 研究(缺血性中风功能性结果遗传学),其中包括 6 165 名欧洲缺血性中风患者。随后进行了反方差加权孟德尔随机分析,然后进行了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由基因决定的血浆 HGF 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主要分析表明,基因决定的高 HGF 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每标准差增加的几率比为 1.11 [95% CI, 1.04-1.19];P=1.10×10-3)和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每标准差增加的几率比为 2.43 [95% CI, 1.76-3.52];P=6.35×10-8)相关。

在二次分析中,由基因决定的血浆 HGF 与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的高风险相关(每 SD 升高的几率比为 1.39 [95% CI, 1.18-1.63];P=5.08×10-5),但与小血管脑卒中和心肌栓塞性脑卒中无关。孟德尔随机化-Egger 回归显示所有关联均无方向性多效应,采用不同孟德尔随机化方法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

综上,本发现由基因决定的血浆 HGF 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后呈正相关,这表明 HGF 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原始出处:

Genetically Determined Plasma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3.045430. Stroke. 2024;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防治卒中及后遗症,与肠道微生物相关?

人体肠道菌群在卒中(俗称“中风”)的病理生理进展中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未来以肠道益生菌为基础的新型疗法有望改善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

好文推荐 | 外泌体在缺血性卒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外泌体对IS的诊断价值、治疗价值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价值,为IS的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成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全国和省级水平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为中国制定CAS预防和管理政策以及识别高危人群提供了证据。

【综述】程序性坏死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程序性坏死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综述较少,现就程序性坏死的特征及其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论著】发病时间大于24小时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经过严格影像学筛选的发病时间> 24 h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发病时间24 h内患者相似。

【论著】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缺血性卒中缺氧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本研究获得了10个缺血性卒中与缺氧相关的关键基因,可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及诊断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拓展阅读

西南交通大学郭星/周绍兵教授《AFM》: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于抑制缺血性卒中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西南交通大学郭星教授、周绍兵教授课题组利用M2型巨噬细胞产生的外泌体(M2exo)包载DNase 1,用于递送药物及卒中治疗。

【综述】缺血性卒中侧支血管生成及其治疗性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从细胞信号传导的角度出发,对缺血性卒中侧支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新兴的治疗性干预途径进行了综述。

Eur Heart J:房颤女性缺血性卒中的时间趋势和临床意义

在2007年至2018年的研究期间,女性性别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关联已经下降并变得不显著,这表明在估计房颤患者的预期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和OAC治疗需求时,女性性别可以作为一个被忽略的因素。

【综述】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该综述概述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心房颤动类型、栓塞部位及取栓方式的差异与取栓结果及患者整体预后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临床治疗策略。

【论著】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的缺血性卒中缺氧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本研究获得了10个缺血性卒中与缺氧相关的关键基因,可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及诊断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论著】发病时间大于24小时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经过严格影像学筛选的发病时间> 24 h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发病时间24 h内患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