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e: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矫形失败行翻修手术的风险因素

2013-09-27 phdyhm DXY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来看,矢状面平衡的同样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 随着第三代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及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但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JK)的发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以融合节段最上端椎体(UI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重建躯干平衡。而这种平衡决不仅仅是冠状面的平衡,从术后的远期效果来看,矢状面平衡的同样意义重大。而矢状面上以往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融合区域远端运动节段的功能。

随着第三代后路矫形器械的发展及为了更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越来越多地采取选择性后路节段性融合的手术策略,但术后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JK)的发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以融合节段最上端椎体(UIV)的下终板和此椎体头端第二个椎体(UIV+2)的上终板测得一个 Cobb 角度,如果此角度大于10°或者与术前相比增大 10°以上,即为PJK。

虽然PJK是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高发的并发症,但更多地只是一种影像学异常表现,患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因此大多数学者没对其处理措施展开讨论。矫形术后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及对交界性后凸发生危险因素的认识,合理选择上下端融合椎。【原文下载

然而在发生PKJ的基础上,合并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包括UIV 或 UIV+1椎体骨折、后方骨韧带断裂、UIV内固定物脱出,称为近端交界性矫形失败(PJFs)。PJFs包括后凸和其它骨及韧带结构的异常,并不等同于邻近节段后凸PJK,是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多有疼痛、不稳、神经损伤而需要行翻修手术。

为了进一步明确影响行PJFs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因素,美国学者Robert   Hart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连续病例系列研究,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Spine杂志上发表。
该研究拟对PJFs翻修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研究者从10个医学中心连续收治的1218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中筛选出57例出现PJF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45例,男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65.48岁。

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影像学资料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后凸(lumbar lordosis, 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腰椎前凸(PI-LL)以及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等。对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值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明确行PJFs翻修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57例患者中有27例(47.4%)患者在矫形手术后的6个月之内均接受了翻修手术。相对于未行翻修手术的患者,行翻修手术的患者其年龄更小,BMI更低,发现PJFs的时间也更早,但这些差异并不显著。而PJFs最常见的发生机制为骨折,约占56%;其次分别为软组织缺损与螺钉拔出,分别占35%与9%。

5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为创伤所致的PJFs,且6例患者全部都存在椎体骨折。翻修组患者与未翻修患者之间PJFs发生机制的类型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矫形手术的患者其PJK的成角畸形更为严重,再行翻修手术的可能性也更大。

伴有创伤的患者其行翻修手术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女性患者与SVA距离较大的患者也倾向于有更高的翻修手术率,尽管这两个变量与行翻修手术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因成人脊柱畸形进行手术的患者来说,PJFs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创伤、手术入路、PJK成角畸形的严重程度、更大的SVA,女性患者等,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PJF患者多需要进行翻修手术。因此,对于脊柱畸形患者伴有以上危险因素时,在手术规划时应加以关注。

原文下载

Hart R, McCarthy I, Oʼbrien M, Bess S, Line B, Adjei OB, Burton D, Gupta M, Ames C, Deviren V, Khaled Kebaish, Shaffrey C, Wood K, Hostin R; International Spine Study Group Denver, CO.Identification of Decision Criteria for Revision Surgery among Patients with 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pinal Deformity.Spine (Phila Pa 1976). 2013 Jun 17.

作者:phdyh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pine:小腿疼痛的临床诊断难题:小腿疼痛 vs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退变性髋关节疾病的疼痛症状有时定位于小腿,腰椎疾病患者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往往也位于小腿部位。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腰椎和髋关节疾病,且其疼痛症状均集中与同一小腿,此时就很难确定疼痛的起源来自于何处。最近,日本Chiba大学医学院骨科Junya Saito , MD等对此相关问题进行考察,并在Spine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作者共回顾分析了420例因腰椎管狭窄症导致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腰椎

J Neurosurg Spine:CT测量证实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可用于大部分儿童患者

自Roy-Camille首先介绍了颈椎侧块螺钉后,Roy-Camille、Magerl、Louis等通过努力逐渐推广了这一技术。以往的研究表明:此技术可用于椎弓根螺钉等其它技术不适用的部分病例,而与侧块螺钉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是对颈神经和椎动脉的损伤或激惹。在成年人群中的研究表明,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安全有效,但其在儿童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尚不多见。12月的J Neurosurg : Spine杂志上

Spine:全间盘置换治疗腰痛短期效果与融合手术相当

研究设计:系统性文献回顾。 目的:比较全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间盘疾病所致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背景资料概述:目前,全椎间盘置换在腰椎退变性间盘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相比运动节段融合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法其疗效如何,尚不明确。 方法:通过PubMedCentral,MEDLINE,EMBASE,BIOSIS,ClinicalTrials.gov以及FDA临床试验注

Spine:颈椎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明确脊柱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和医生而言都非常重要,目前已有的脊柱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大部分研究均未将手术创伤程度考虑在内,可以预见的是手术节段较多、创伤较大的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会处于较高水平。并且目前大部分研究仅和腰椎手术相关,很少有文献报道颈椎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近期来自美国的学者lee对颈椎术后的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了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并创造性的将脊柱手术创伤程度(

Spine:成人长节段脊柱畸形融合术BMP-2效果好于自体髂骨

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过程中的长节段融合后出现融合节段间的假关节形成是目前脊柱外科的治疗时的难点。假关节形成后期往往导致脊柱冠状位或矢状位的代偿。为此,在脊柱畸形矫正时需要提高融合节段间的融合率,目前的主流方法有两种:一,在融合节段间植入自体或异体骨;二,在融合节段间加用BMP等有骨诱导活性的蛋白。近期由Maeda等人完成的文献报道显示,使用BMP行节段间融合术的患者术后随访两年时,BMP组假关节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