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ediatr:儿童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着成年期时冠状动脉健康

2016-05-21 MedSci MedSci原创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它们已被证明是与心肌梗死的人群归因风险有关。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利于童年心理因素的得分将与成年期冠状动脉钙化风险降低有关。来自芬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分析,采用了年轻芬兰人纵向心血管危险研究在1980年和2008年的数据,该研究在2015年进行。这些数据源包括在12-18岁有心理社会因素的311人,在他们28岁以后,研究人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它们已被证明是与心肌梗死的人群归因风险有关。

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利于童年心理因素的得分将与成年期冠状动脉钙化风险降低有关。

来自芬兰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分析,采用了年轻芬兰人纵向心血管危险研究在1980年和2008年的数据,该研究在2015年进行。这些数据源包括在12-18岁有心理社会因素的311人,在他们28岁以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冠状动脉钙化的检查。儿童社会心理因素的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情绪因素、父母健康行为、应激事件、自我调节和儿童社会适应等方面。

主要检测指标为40岁至46岁的冠状动脉钙化。

在311名参与者中,48.2%为男性。参与者中,55(17.7%)名参与者出现冠状动脉钙化。童年的心理因素有利总得分每增加1-SD就与成年发生冠状动脉钙化0.85的几率有关(95%CI,0.76-0.95)(P=0.006)。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传统儿童危险因素(0.85;95%CI,0.74-0.97;P=0.020.85)或调整年龄,性别,成年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0.83;95%CI,0.71-0.97; P=0.02)后,这种反比关系依然很显著。

在这个纵向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儿童心理健康和成年期减少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独立相关。一个积极的童年心理环境可能会降低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原始出处:

Markus Juonala,Laura Pulkki-Råback,Marko Elovainio,et al.Childhood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Adulthood,JAMA Pediatr,2016.5.20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

2014年末,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制定《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 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设想,由两位儿童耳鼻咽喉科专家起草初稿,并于2015年初在昆明由6位儿童耳鼻咽喉科资深专家对《指南》初稿进行了充分讨论;同年7月,由儿童耳鼻咽喉科与呼吸科共计16位专家在成都进行了第2稿的讨论,会议期间,与会专家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经过充分的讨论、

男孩吃3根冰棍后吐血不止!一定要让孩子远离这10种零食

导  语: 7岁男孩连吃3根冰棍导致消化道大量出血,24小时内输血量高达8000毫升以上,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换了5遍!天快热了,吃冷饮需节制,千万引以为戒! 事件链接: 男孩名叫乐乐,家住安徽阜阳太和。近日,乐乐和几个小伙伴结伴玩耍后满身大汗,独自回家路上,乐乐觉得又热又渴,便在村口小卖部买了1只冰棍,吃完后觉得不解渴又买了第2只。到了家门口,乐乐又买了第三只冰棍,

Obesity :美国肥胖儿童数目只增不减

目前美国超1/3的民众处于肥胖状态。尽管民众都知道肥胖对机体的危害,但是大家却并不重视,肥胖人数只增不减。在过去的30年里,肥胖儿童数目增长的速度翻倍,青少年肥胖人数增长的速度翻了两番。 截至2012年,11岁儿童中近18%表现为肥胖。 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十分艰难且缓慢。北卡罗莱纳大学和威克森林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调查所得的肥胖儿童的具体数字信息令人担忧。Asheley Skinner博士指出

美流行病学家接手儿童研究

Matthew Gillman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医学院  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流行病学家将率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修订关于儿童的研究。供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Matthew Gillman一直关注NIH在2014年年底废止的国家儿童研究(NCS)。Gillman表示,一个新长期研究“将为之后的成功铺就道路”。 在结束NCS 之前,NIH已耗资13亿美

原来宝宝健康的前提是~麻麻要控制体重!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美国学者指出,妊娠期孕妇糖尿病,或者妊娠期体重异常增加导致肥胖,跟宝宝的超重、肥胖有一定的关联,即便孩子出生的时候体重是正常的。 近期一项大数据调查,研究了妊娠期孕妇肥胖及妊娠期糖尿病,跟孩子童年肥胖的关联,他们发现,妊娠期孕妇糖尿病,可能提高孩子0-10岁阶段肥胖的风险,相关风险因子约为30%,而妊娠期体重异常增加,也会提高孩子的肥胖风险,相关风险约为15%。

BMJ:肥大细胞瘤-案例

患者男,6个月,清洗时出现面部肿胀和烦乱,右腿3 cm × 1 cm大小的红斑病变,这个皮损从出生就存在,但是这段时间皮肤病变变的红肿,并且其内充满了液体。在摩擦时皮肤病变处会起风团。临床诊断为肥大细胞瘤。这种皮肤肥大细胞病变会引起局部瘙痒和起泡,偶尔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出现全身症状。其触发包括局部刺激。肥大细胞增多症以一个或多个组织异常肥大细胞积累为特点,而出现一组异质性特征,其发病率约为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