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急性冠脉综合征肾病患者未能从抗血小板药物中获益

2012-03-23 MedSci MedSci原创

3月20日,国际著名杂志《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着的一项最新研究,文章中,根据Suetonia C Palmer医生(奥塔哥大学)和同事的一项包括近1000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慢性肾病(CKD)患者似乎不会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而获益,实际上,还有可能受到这些药物的伤害。 资深学者Giovan

3月20日,国际著名杂志《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着的一项最新研究,文章中,根据Suetonia C Palmer医生(奥塔哥大学)和同事的一项包括近1000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慢性肾病(CKD)患者似乎不会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而获益,实际上,还有可能受到这些药物的伤害。

资深学者Giovanni FM Strippoli医生指出,他们首次证明了抗血小板药物对肾病患者的潜在益处有可能被危险(特别是出血)抵消。本质上,肾病(和ACS)患者用这些药物,例如GP IIb/IIIa抑制剂和氯吡格雷,几乎对全因死亡率或MI没有影响,因为它们无法预防心脏事件,但它们会增加严重出血,主要是严重颅内出血,这是一种非常非常凶猛的事件。

Palmer医生和同事还回顾了近12000例有稳定性冠脉疾病风险或有稳定性冠脉疾病的肾病患者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抗血小板药物的确可预防心肌梗死,但对死亡率和轻微出血增加的影响不确定。Strippoli指出,血小板药物的益处与那些患稳定型冠脉疾病或没有冠脉疾病的CKD患者更相关,而非ACS的患者。

首次从心脏病学试验的肾病患者中获得数据

Strippoli解释说,目前还没有在CKD患者中进行的关于抗血小板药物的特异性试验,因此治疗建议是基于在大型心脏病学研究中所见的益处而做出的。但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况,例如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是CKD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常见原因。

应重新评估,改变临床实践

在他们的分析中,纳入了比较抗血小板药物与安慰剂、标准治疗或无治疗在成人中效果的试验,并获取了有CKD的参与者的数据。9项试验—均为CKD的事后亚组分析—被纳入,共包括9969名有ACS或进行PCI者。此外还进行了一项单独分析:包括31项试验,11701例有CVD风险或有CVD的肾病患者。

他们发现在ACS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对有CKD者几乎没有益处,而严重出血的风险大约升高40%,这意味着与无CKD者相比,那些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至少翻倍,同样重要的是,应记住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发生出血的风险甚至高于试验参与者。

研究者希望指南委员会根据该项研究结果深入审查,重新评估抗血小板药对ACS肾病患者的效用。

原始链接http://www.annals.org/content/156/6/445.abstract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心肌球来源细胞治疗促进心脏再生

  在临床前模型中,心肌球来源的细胞(CDC)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的瘢痕、增加心肌活力并增强心脏功能。2月14日,美国研究者在《柳叶刀》(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前瞻性随机临床Ⅰ期心肌球来源的自体干细胞逆转心室功能障碍(CADUCEUS)研究的结果。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冠脉内输注自体CDC是安全的,这种治疗可被扩展至临床Ⅱ期研究。这种治疗对于心肌存活的空前促进作用与治疗性再生结果一致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讨论

    专家会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专家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8岁,2011年10月31日因突发持续胸痛2小时急诊就诊。   急诊检查   查体:呼吸20次/分,血压146/72 mmHg。精神差,双肺底闻及散在湿罗音,心界扩大,二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高调杂音。   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直立。

JAMA:心肌梗死的女性比男性更可能表现为没有胸痛,并会有更高的住院死亡率

 据2月22/29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医院中表现为没有胸痛,且在相同的年龄组中,她们还有比男性更高的住院死亡率,尽管这些差别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佛罗里达莱克兰市沃森诊所及莱克兰地区医疗中心的John G. Canto, M.D., M.S.P.H.及其同事对考虑了因MI而住院的患者年龄前

AIM:荟萃分析示达比加群升高急性冠脉事件危险

 RELY(长期抗凝治疗随机评价)研究提示,在房颤患者中,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小幅升高心肌梗死(MI)危险。近日,研究者对应用达比加群后的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进行了系统性评价。结果表明,达比加群在与不同对照比较的广泛的患者群体中,与 MI或ACS危险升高相关。临床医生应考虑使用达比加群后的上述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此项荟萃分析发表于《内科医学文献》 [2012;172(5):397-40

JACC:多种辅助治疗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美国学者Paul Z. Gerczuk博士和Robert A. Kloner博士近日对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最新辅助治疗进行了综述。该综述发表于综述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2, 59:969)。   继发左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仍为西方国家发

病例:AMI血栓自溶后IVUS

  第三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于2月9日—12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沈阳军区总医院马颖艳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一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血栓病变自溶后血管内超声(IVUS)的病例。   一般资料   66岁男患者,因“突发心前区疼痛7小时”入院。   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DM)。   心电图:V1—V5 Q波,ST段上移0.1—0.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