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疟疾药物青蒿素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2014-12-16 佚名 EurekAlert

资料来源: Rick Fairhurst在本期《科学》(Science)杂志中,有两个研究小组报告了新出现的疟疾药物青蒿素抗药性背后的分子机制。由Judith Straimer领导的一个小组证实,疟原虫K13基因中的“推进器突变”造成了该抗药性。由Sachel Mok和同事所撰写的第二份报告对抗药疟疾中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查并得出结论:这些突变可帮助疟原虫修复蛋白并延缓其发育。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在



资料来源: Rick Fairhurst

在本期《科学》(Science)杂志中,有两个研究小组报告了新出现的疟疾药物青蒿素抗药性背后的分子机制。由Judith Straimer领导的一个小组证实,疟原虫K13基因中的“推进器突变”造成了该抗药性。由Sachel Mok和同事所撰写的第二份报告对抗药疟疾中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查并得出结论:这些突变可帮助疟原虫修复蛋白并延缓其发育。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在过去的10年中促使疟疾死亡率下降了30%。然而,在东南亚不断增加的对该药的抵抗是该地区根除疟疾的一个重大挫败,且它不久可能也会威胁该药在全球的应用。
  
为了更多地了解该抗药性及如何克服它,Mok和同事对从罹患急性疟疾的亚洲和非洲患者体内所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的1043个样本中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查。他们确定,K13突变与蛋白修复通路及可改变疟原虫发育早期阶段时间的因子的表达增加有关。这两类变化似乎可帮助削弱抗药恶性疟中青蒿素的作用。Straimer和同事检查了该药对K13基因的影响,他们设计的K13基因或失去了推进器突变或获得了推进器突变。在来自柬埔寨(那里是首次出现该抗药性的地方)的疟疾样本中,当K13突变被消除时,疟原虫的存活率从13-49%下降至0.3-2.4%。相反,当加入这些与抗药性有关的突变时,研究人员能够将疟原虫的存活率从0.6%推升至2-29%。


原始出处:  
Judith Straimer, Nina F. Gnädig, Benoit Witkowski, Chanaki Amaratunga, Valentine Duru,Arba P. Ramadani, Mélanie Dacheux, Nimol Khim, Lei Zhang, Stephen Lam, Philip D. Gregory,Fyodor D. Urnov, Odile Mercereau-Puijalon, Françoise Benoit-Vical, Rick M. Fairhurst, Didier Ménard,and David A. Fidock. K13-propeller mutations confer artemisinin resistance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clinical isolate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60867



您还可以这样阅读,更多资讯,请关注MedSci微信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4-12-18 jichang

相关资讯

PNAS:可持续性抵御疟疾感染的新型候选疫苗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小鼠注射疫苗样的化合物就可以帮助其有效抵御疟疾,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或为开发新型的疟疾免疫疗法提供思路。文章中,研究人员将一种病毒进行遗传修饰,使其可以帮助啮齿类动物产生保护性抗体,随后将这种修饰后的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该过程名为载体的免疫预防(VIP),其就可以产生高水平的抗疟疾抗体来保护小鼠抵御疟原虫,而且研究者还表示,这种VIP

Nat Med:核磁共振技术有望用于疟疾快速诊断

近日,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一台放在桌上的小设备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恶性疟原虫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疟色素( haemozoin)诊断出疟疾感染。如果该技术能够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偏远地区疟疾的检测和治疗,在这些地方常规的检测手段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常规检测手段 诊断疟疾感染的常规方法是通过显微镜在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寻找导致该疾病的恶性疟原虫。这种方法需要一名

Lancet: 1990~2013年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

2000年的千年宣言中的千年发展目标(MDG)6使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得到了全球的特别关注。2013年度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为1990~2013年疾病评估提供了一个一致综合的的途径,并且这是评价千年宣言是否有快速进展的一个机会。该研究基于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对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评估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基于一个对进行和

Cell:肠道菌群如何抵抗致命疾病?

葡萄牙Gulbenkian研究所(IGC)的研究团队在本期 cell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他们发现肠道菌能帮助人体建立抵御疟疾的天然防御机制。 近年来人们发现,人体内共生的肠道菌会影响维持机体健康的许多生理过程。有些肠道菌表面表达有糖分子,这些糖分子被称为聚糖(glycan)。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这些聚糖之后,能生产高水平的天然循环抗体。科学家们推测,针对肠道菌表面聚糖的天然抗体,可能也识别

ACS Nano:新纳米模拟技术可阻断疟疾

疟原虫可以入侵人类的红细胞并且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近日来自巴塞尔大学等处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哄骗”疟原虫模拟人类细胞膜的微型纳米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该研究或可帮助开发治疗疟疾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疗法和疫苗。 研究者Wolfgang Meier表示,利用纳米模拟技术就可以使得疟原虫的正常循环被打断,文章中我们设计并检测了这种宿主细胞膜纳米模拟结构的性能。为了开

WHO:全球疟疾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WHO)12月9日发布《2014年世界疟疾报告》说,自2000年起全球疟疾病例数量稳步减少,疟疾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报告估计,2013年全球约有1.98亿疟疾患者,死亡58.4万人,阿塞拜疆和斯里兰卡首次报告疟疾零感染病例,阿根廷、埃及、伊拉克等11国继续维持零感染病例,全球迈向清除疟疾目标的国家正在增加。 报告说,2000年至2013年间,获得疟疾快速检测、有效治疗及使用经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