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舒尼替尼与三种MET激酶抑制剂用于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疗效对比

2021-02-19 Nebula MedSci原创

MET(也称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是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关键驱动因子。

MET(也称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是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关键驱动因子。鉴于转移性PRCC尚无最佳治疗方法,本研究目标是比较现有的治疗标准,即舒尼替尼(sunitinib)与MET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克唑替尼(crizotinib)和savolitinib治疗PRCC患者的疗效。

这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65个中心进行的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试验。招募18岁或以上的既往至多接受过一种治疗(不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和MET靶向药物)的转移性PRCC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舒尼替尼、卡博替尼、克唑替尼或savolitinib,根据既往治疗史和PRCC亚型进行分层。

所有药物均为口服:舒尼替尼 50 mg,连服4周,停药2周(可减至37.5 mg和25 mg);卡博替尼 60 mg/日(可减至40 mg和20 mg);克唑替尼 250 mg·2次/日(可减至200 mg·2次/日和250 mg/日);savolitinib 600 mg/日(可减至400 mg和200 mg)。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

2016年4月5日-2019年12月15日期间,152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四组。5名患者被确定为不合格被排除在这些分析之外。在预先指定的无效性分析后,停止了对savolitinib组(29名患者)和克唑替尼组(28名患者)组分配患者;舒尼替尼组(46名患者)和卡博替尼组(44名患者)均实现了计划获益。

卡博替尼组的PFS明显长于舒尼替尼组(中位值 9.0 vs 5.6个月;进展或死亡风险比 0.60,95% CI 0.37~0.97,单侧p=0.019)。卡博替尼的有效率达到23%,而舒尼替尼的有效率仅有4%(双侧p=0.010)。与舒尼替尼相比,savolitinib和克唑替尼均未能没有改善患者的PFS。

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5名患者中31名(69%)发生了3级或4级不良事件,43名接受卡博替尼治疗的患者中32名(74%)发生了3级或4级不良事件,27名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10名(37%)发生了3级或4级不良事件,28名接受savolitinib治疗的患者中有11名(39%)发生了3级或4级不良事件;卡博替尼组发生了1例5级血栓栓塞事件。

综上,与舒尼替尼相比,转移性PRCC患者接受卡博替尼治疗后的PFS明显延长。

原始出处:

Pal Sumanta K,Tangen Catherine,Thompson Ian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sunitinib with cabozantinib, crizotinib, and savolitinib for treatment of advanced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Lancet, 2021,10.1016/S0140-6736(21)00152-5

 

 

作者:Nebul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 Rep:转移性肾细胞癌负担和位点可作为一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最近,有研究人员调查了基线肿瘤负担和位点对一线肾癌治疗药物舒尼替尼治疗效果的预后影响。研究人员评估了基线和治疗中的CT扫描,并利用卡普兰-梅尔分析和威布尔生存估计模型描述了舒尼替尼治疗的响应。研究人员还利用逻辑回归来确定肿瘤位点、负担和生存之间的相关性。另外,研究人员还对治疗组和外部验证组进行了转移共同发生的贝叶斯推断分析。研究总共包括了100名具有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肿瘤且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

Lancet oncol:纳武单抗联合易普利姆玛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长期疗效

正在进行的3期CheckMate 214试验中,纳武单抗联合易普利姆玛治疗既往未治疗过的中低危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疗效优于舒尼替尼,且安全性可控。现报道该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本研究为3期、随机化的对照试验,受试人群为来自28个国家175家医院的年满18岁的既往未治疗过的晚期或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1:1被分至纳武单抗(3mg/kg,静滴)联合易普利姆玛(1mg/kg,静滴)组或舒尼替尼(50mg/日,

Oncogene:YB1/EphA2信号增强能够促进肾细胞癌获得性舒尼替尼耐药和转移潜能

VHL变异是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最常见的致瘤性病变,可导致HIF/VEGF通路的持续激活和不受控制的癌症进展。诸如舒尼替尼等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已被证明在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中

Br J Cancer:CRISPR/Cas9全基因组功能丧失筛选技术鉴定法尼基蛋白转移酶参与肾细胞癌的舒尼替尼耐药性

肾细胞癌(RCC)作为最常见的肾癌,近年来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RCC有多种亚型,其中透明肾细胞癌(ccRCC)约占所有RCC肿瘤的85%。

Lancet Oncol:派姆单抗联合阿西替尼治疗初治晚期肾癌的疗效优于单用舒尼替尼(Keynote-426)

Keynote-426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显示,派姆单抗联合阿西替尼治疗初治晚期肾癌的疗效优于单用舒尼替尼。本文旨在评价派姆单抗联合阿西替尼与舒尼替尼单药相比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Metabolites:代谢组学分析揭示肾细胞癌中舒尼替尼耐药的机制

代谢组学分析可能通过测量伴随癌症进展的代谢物变化来确定治疗耐药的新治疗靶点。研究人员之前对肾细胞癌(RCC)进行了整体代谢组学(G-Met)研究,发现了可能参与RCC中舒尼替尼耐药的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