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D:腹腔镜精准胃旁路手术获重要进展

2014-07-29 驻地记者徐平鸽 通讯员温志勤 医学论坛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领衔的减重团队经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技术创新,已为400例肥胖患者成功进行精准胃旁路手术使众多的重度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恢复健康,成为国内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手术最成熟和例数最多的医院,其技术力量和手术精准度、手术数量居国内领先水平。近日,王存川教授领衔的减重团队的论文发表在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领衔的减重团队经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技术创新,已为400例肥胖患者成功进行精准胃旁路手术使众多的重度肥胖和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恢复健康,成为国内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手术最成熟和例数最多的医院,其技术力量和手术精准度、手术数量居国内领先水平。近日,王存川教授领衔的减重团队的论文发表在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SCI影响因子: 4.121),标志着王教授的减重团队胃旁路精准手术获重要突破。

十年前的2004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腔镜外科专家王存川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国内镜》杂志上报道了开展国内第一台“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及其随访情况,效果十分满意。由于该术式具有良好的减重和缓解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效果,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之后该手术在国内蓬勃开展。

肥胖症全球发病率日益增长,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WHO已将肥胖症定位为由基因、环境和行为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尤其是营养物质摄取过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的一种复杂慢性疾病。肥胖症往往伴随糖尿病,亦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胆囊结石、骨关节炎、不育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相关疾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美国国立心、肺、血液学会及北美肥胖研究协会制定的《肥胖治疗指南》,目前常用的肥胖治疗方法主要有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疗法,当以上方法效果欠佳或在患者符合减肥手术适应症并愿意接受手术的情况下,微创减肥手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

在开展腹腔镜胃旁路手术的十年中,全国各地甚至国际上的患者慕名而来,求助王教授为其进行手术治疗。2011年王教授及其团队以其精湛的腹腔镜技术,采用专用器械成功为身高155cm,体重225kg的“中国第一胖”梁用进行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术后半年减轻体重100斤,甩掉了“中国第一胖”得 称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学科分工的细化,专业化程度的日益突出,传统单一学科及单纯综合治疗体系已无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方案,故需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使各学科团队成员相互补充,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王教授在综合手术技术和患者利益第一位的基础上,于2011年提出了“精准减重外科”理念,即通过规范手术步骤,以最小的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最低的医疗耗费,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他的这一新的理念发表在2012年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后,获得了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并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比如:中国第一位开展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的医生、第一位开展单孔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的医生、第一位开展减重手术后修正手术的医生、第一位完成BMI 90超级肥胖(中国第一胖)的医生、第一位在国际权威减重外科医学期刊 Obesity Surgery 发表论文的医生,也是目前国内完成减重与代谢病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

王存川教授强调“减重”的个性化管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与西方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乃至文化传统都是不同的,那么基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人种之间的差别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有很多方向值得研究。此外,对于特殊人群,比如2型糖尿病的患者,西方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都是BMI超过28KG/M2的肥胖人群,而有研究统计,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BMI约为23.7/M2,这就是人种上的差异,甚至特殊病人群的个体化治疗,何时应该坚持使用药物,何时应该积极选择手术,都需要充分的临床循证作为参考依据。王教授说从十年的临床实践来看,影响外科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毫无疑问是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两个方面,如果仅从手术减重的治疗效果看,“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手术效果最好,但副作用很大,而“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效果确切,手术安全性好,且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手术目前是减重与代谢病中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2013年5月15日,该院成立了减重与代谢病外科成立了多学科诊治中心(广州国际减重与糖尿病外科治疗中心)。 为了顺应国外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瞄准时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了由胃肠外科、内分泌科、五官科、营养科、心内科、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妇科、康复科、骨科、整形外科、心理医学科和针灸科等各科专家,联合暨南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的国际专家顾问团,组成多学科诊治中心专家组,共同为肥胖症及代谢病患者选择适宜的规范的治疗方案,通过营养调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术后身体塑形及心理抚慰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学科联合对肥胖症及代谢病患者的治疗。中心发展目标包括:加强多学科不同专业对肥胖和代谢疾病研究领域的研究,协调和促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于肥胖和代谢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争取早日成为区域性肥胖及代谢病多学科诊治中心,建成为我国一流的研究肥胖和代谢病的区域性中心。

王教授领衔的减重团队十年来齐心协力、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技术创新,使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并迈向国际水平。他们数十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及国际的期刊杂志。并在在国内30多家医院普及手术技术,主办了40余次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微创外科学术论坛与学习班,400余次在国内国外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报告,200余次在国际及国内等学术会议进行腹腔镜的外科表演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为该项手术的普及起到重要的引领的作用。

原始出处:


Hong-Meng Wong, Wah Yang, Jingge Yang, Cunchuan Wang.The value of routine gastroscopy before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 in Chinese patients.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18 July 2014. 

作者:驻地记者徐平鸽 通讯员温志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urg Endosc:UCLA开展微侵袭手术切除大型肠道息肉并保持结肠完整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通过结肠镜成功摘除了肠道息肉。然而当一个性质可疑的息肉体积大于一个玻璃弹珠,或者生长在肠镜难以到达的位置时,患者通常会被转诊给外科医师,并接受部分结肠切除手术以去除息肉——即使在医师不能肯定息肉是否癌变的情况下。由于所有息肉中仅15%是恶性的,许多患者承受了不必要的大手术的风险。而现在他们有了新的选择。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个外科和胃肠道医师团队正在开展一项新型

ASO:腹腔镜胃切除治疗胃间质瘤短期结局优于开腹胃切除

在2013年6月21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新加坡杜克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Brian K. P. Goh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系统性考察及荟萃分析,对腹腔镜胃切除术(LR)及开腹胃切除术(OR)在胃间质瘤(GIST)治疗的短期和长期结局进行了对比。该文针对对比考察LR和OR治疗GIST的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考察

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1例

  脾脏保留的重要性   脾切除术始于19世纪末期,1887年,斯潘塞(Spencer)首次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施行了开腹脾脏切除术,但由于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后一百多年间,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无菌观念的重视,脾切除手术又恢复了它在治疗血液性相关疾病中的地位。一直以来,脾脏被视为 “非人体生命必需器官”,所以,全脾切除曾是治疗各

Ann Surg:医院水平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结局

手术结局与患者和外科医师因素间存在关联。如果患者结局也受手术所在医院影响,那么就存在医院中心效应(HCE)。基于此种假设,美国马里兰大学的Zhiyuan. Zheng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针对I-III期老龄结肠癌患者,旨在考察医院水平变量对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患者短期结局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6月28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 研究

J Clin Oncol:腹腔镜胃癌切除长期结果媲美开放手术

韩国的一项大型病例对照和多中心病例匹配研究结果发现,腹腔镜胃癌切除长期结果媲美开放手术。这项研究选取了2976例行治愈性胃癌切除的患者,其中腹腔镜胃切除1477例,开放手术1499例。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中位随访70.8个月,各期肿瘤两种术式的OS、疾病特异性生存、无复发生存均无显著差异,但ⅠA期肿瘤腹腔镜组的OS率高于开放手术组(95.3%对90.3%,P<0.001)。病例匹配研究示各期肿

齐鲁医院成功完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

  近日,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史本康教授成功为1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腹膜外途径保留性神经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极大提高了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患者58岁,因发现“PSA升高”入院,入院后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组织活检术,病理证实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分别为4+4=8分),具备手术切除指征,史本康教授采用对腹腔脏器影响较小的腹膜外途径,运用娴熟的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