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丙肝抗体检测试剂Elecsys 特异性与灵敏度俱佳

2013-08-20 又又 dxy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者。丙肝是一种“沉默”的疾病,有50%~90%的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无症状,超过30%的感染者肝功能指标正常。由于HCV感染初期不易被察觉,导致超过90%的感染者尚未被发现。同时HCV感染具有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的特点,70%~9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相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HCV感染更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早期发现HC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者。丙肝是一种“沉默”的疾病,有50%~90%的丙肝病毒(HCV)感染者无症状,超过30%的感染者肝功能指标正常。由于HCV感染初期不易被察觉,导致超过90%的感染者尚未被发现。同时HCV感染具有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的特点,70%~9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相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HCV感染更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早期发现HCV感染,对丙肝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目前,实验室检测是发现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而HCV抗体检测是丙肝筛查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丙肝疾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有多种HCV抗体检测试剂可供临床选择,为评估这些试剂的检测性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多个中心联合开展了对六种丙肝检测试剂的多中心应用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罗氏诊断Elecsys anti-HCV II检测试剂表现出更突出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检测只需18分钟,是临床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的理想选择。

HCV抗体检测的发展史

HCV基因结构

HCV最早发现于1989年,它是一种有外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HCV 基因长约9.5 Kb,分为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结构区包含核心蛋白区(Core)和两种外膜蛋白区(E1和E2);非结构蛋白区包括NS2、NS3、NS4及NS5区编码功能蛋白。



HCV检测手段

根据检测试剂中抗原组成和配比的不同,目前已经研制出三代检测试剂。第一代抗HCV酶免疫检测方法中使用了单一重组抗原,对于高感染人群的灵敏度很低(80%),并且在低感染率的人群的假阳性非常高(70%)。第二代检测试剂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来自核心蛋白和NS3蛋白的抗原,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HCV检测试剂是第三代产品,通过提升NS3抗原浓度提高了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同时,部分试剂中也添加了NS5抗原,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NS5抗原对于提升灵敏度的作用有限,且会造成检测特异性的降低,为此,最新的产品已经不再添加NS5抗原。

由于HCV检测试剂中的抗原来源和组成不同,造成检测结果间存在差异。因此,对检测试剂性能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多中心评估研究结果证实:

Elecsys Anti-HCV II检测抗-HCV抗体表现突出

由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临检中心)联合多家医院进行的丙肝检测试剂评估,应用血清转换盘样本和实验室随机样本,对6种HCV检测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假阳性率进行了评估。

灵敏度高

该研究采用了客观评价早期感染灵敏度的最佳标准——血清转换盘。

编号为PHV912、6212、6224、9058血清转换盘的检测结果均显示:第三代HCV检测试剂Elecsys? Anti-HCV II检测灵敏度最高,HCV 的检出时间早于其他参评试剂。

特异性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华西医院共选取了2,369例实验室常规检测样本和423例可能干扰的特殊样本进行了HCV检测试剂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Elecsys Anti-HCV II的检测特异性能够达到99.5%以上,优于或相当于其他检测方法。

此外,对临检中心提供的67例预选弱阳性样本的评估结果也表明,Elecsys Anti-HCV II检测的特异性高于其他参评试剂。

准确的HCV检测是丙肝管理的重要防线。实验室人员应对目前使用的方法与试剂有充分的了解,选用高灵敏性HCV初筛的抗体检测方法,减少漏检。同时,要关注检测试剂的特异性,采取正确的检测策略,减少假阳性的出现。Elecsys? anti-HCV II检测试剂通过精选抗原靶位,重新筛选和制备了NS3重组抗原,缩短了HCV检测时间。同时,该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CV抗体,不再应用对于灵敏度提升有限、但会降低检测特异性的NS5,使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明显提升。此次评估结果证实,Elecsys? anti-HCV II检测检测抗-HCV抗体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进行HCV感染筛查的优选。

作者:又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状况与反思

       丙型肝炎是由HCV 感染而导致的一种传播途径明确、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的疾病。HCV 感染呈全球性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HCV 全球流行率为3% ,大约有1.7 亿人感染HCV 。而每年新发病例约3.5 万。   HCV 的感染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世界范围内以埃及的流行

JH:根据慢性丙肝患者肌苷三磷酸酶基因多态性可预测严重贫血的发生

贫血是丙型肝炎三联疗法——特拉匹韦(TV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和利巴韦林(RBV)的常见副作用之一。相比于单独使用PEG-IFNα和RBV,联用TVR的贫血发生率更高。因此,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医院的Jun Hayashi教授(MD,PhD)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28日的Journal of Hepatology(《肝脏病学杂志》)上。作者发现,慢性丙型

JH: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治愈后肝纤维化可缓慢消退

慢性丙型肝炎既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也是一种肝纤维化疾病。对于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且伴有肝纤维化患者,仍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由于无法反复对患者进行肝活检,因此,还没有相应的研究对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评估。Fibrotest已被确证是表征肝纤维化进展和消退的生物标志物,具有与肝活检相当的预测价值。 基于上述情况,来自法国巴黎肝脏中心的Thierry Poynard

J HEPATOL:多学科支持计划提高慢性丙肝患者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有效性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来说,坚持抗病毒治疗对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来自西班牙Hospital del Mar医院肠胃病学部门的José A. Carrión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一项研究,旨在评估了一项多学科支持计划(MSP)对于提高CHC病患依从性和增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有效性的作用,该计划以已发表的HIV治疗经验为依据。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

FDA批准雅培HCV基因型检测试剂盒上市

  2013年6月20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可检测到患者携带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试剂盒(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上市,该试剂盒可对感染者的血清或血浆标本鉴别出基因型1、1a、1b、2、3、4和5。 该检测方法获准用于已知的HCV慢性感染者的鉴别诊断,而不用于血液遗传物质、血制品或组织供者的

Nature:丙肝病毒阳离子通道的结构被揭示

丙肝病毒 (HCV) 是肝病和肝癌的一个主要病因。由于没有保护性疫苗,也由于治疗方案仍然有限,寻找新的治疗目标便显得很重要。James Chou及其同事在这篇论文中报告了低聚丙肝病毒“viroporin p7”的结构,是通过NMR谱获得的。该蛋白能自组成一个可传导阳离子的通道复合物。该通道六聚物的一个高分辨率视图显示了新颖的漏斗状通道结构,而功能研究则识别出了对通道活性重要的残体。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