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非明确来源性栓塞性脑卒中是哪来的,心房性心脏病还是非狭窄性大血管动脉斑块?

2020-03-17 shaosai MedSci原创

心房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栓塞是非明确来源性栓塞性脑卒中(ESUS)的两种潜在性机制。目前对于ESUS患者中这两种机制的关系尚不明确。更好地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针对性二次预防策略的制定。

背景和目的

心房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性栓塞是非明确来源性栓塞性脑卒中(ESUS)的两种潜在性机制。目前对于ESUS患者中这两种机制的关系尚不明确。更好地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针对性二次预防策略的制定。

方法

本研究为NAVIGATE ESUS试验的子项目,该项目共纳入了7213例近期出现ESUS的患者。本研究纳入了患者左心房维度、脑梗死位置和颈动脉斑块数据。本研究主要变量为左心房直径和发生脑梗死同侧颈动脉斑块,次要变量为心房心脏病为房性早搏和新诊心房颤动。左心房扩大定义为直径≥4.7cm。调整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近期吸烟史和高血脂等指标后,利用多元logistics回归评价心房心脏病指标和同侧斑块的相关性。

结果

在398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中,分别有235 (5.9%) 、939 (23.6%)例患者有左心房增大、同侧颈动脉斑块,共有94 (2.4%)例患者共存左心房扩大和同侧颈动脉斑块。共存左心房增大和同侧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指标为男性、白种人、高血压、吸烟史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除了共存风险指标,经调整协变量后 (每厘米OR值, 1.1 [95% CI, 1.0-1.2]; P=0.08),左心房维度扩大与同侧颈动脉斑块并无相关性。在心房心脏病和同侧颈动脉斑块间也无相关性。

结论

在ESUS队列中,心房心脏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极少患者共存两种疾病。本研究表明,心房心脏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是ESUS患者相对独立的风险指标。

原始出处:

Kamel H, Pearce LA, Ntaios G. et al. Atrial Cardiopathy and Nonstenosing Large Artery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DOI: 10.1161/STROKEAHA.119.028154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0-03-19 sodoo
  2. 2020-03-17 健健

    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病,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也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未知问题有待认知!

    0

  3. 2020-03-17 xcdnxj

    0

相关资讯

Stroke:无症状颈动脉狭窄**CEA?

如果近期无同侧颈动脉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我们通常把该侧颈动脉狭窄称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管理存在争论,争论点主要集中在无症状患者是否需要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另外的争论点为应该选择何种血运重建手术。2014年AHA指南按照狭窄水平和血管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推荐:对于围手术期卒中、心梗或死亡低风险的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推荐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对于某些患者(血管造影>=60

淋巴结核—隐形杀手 致多发动脉狭窄

患者女,19岁,因“心悸、头晕5天”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心悸,无明显头痛、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无低热、盗汗等不适,头晕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遂于当地医院测血压为150+/110+mmHg,皮质醇为775.04nmol/L↑(具体参考值不详),心房钠尿肽(BNP)2667.1pg/ml↑(具体参考值不详),卧位醛固.1160.98pg/ml↑(具体参考值不详),诊断为“

Am J Neuroradiol:球囊颅内血管成形术的价值

SAMMPRIS研究发现内科治疗组30天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为5.8%,而支架组为14.7%。因此,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措施尚不清楚。很多专家一直探索是否某一些严重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能够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Lancet Neurol:颅外椎动脉支架有获益的证据吗?

后循环卒中大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其中1/4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与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症状发作前几周。有人认为椎动脉支架能够降低这种风险。过去8年中,几项试验探讨了这个问题,虽然所有试验基本都是2期试验,样本量不足难以确定是否支架优于内科治疗。

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近端血管迂曲病变二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尤其好发于亚洲人群。在我国,33%~50%的卒中及50%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ICAS。对于经过规范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反复发作的ICAS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或血管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当ICAS合并近端颈动脉或椎动脉迂曲时,介入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颈外动脉缺如并颈内动脉狭窄1例

男性,74岁。因反复头昏、头沉感20余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口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入院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颅脑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可能;右大脑中动脉M1远端局部管腔膨隆(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