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长期预后

2021-03-14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CRT与约50%的患者可接受的生存期和长期反应相关。CRT继续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不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很少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而且研究报道的随访时间都很短。近日,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试图评估CRT对单中心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队列的长期影响。

该研究招募了连续就诊的32例结构性先天性心脏病(N=30)或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N=2)的患者,他们接受了CRT治疗并植入起搏器的中位年龄为12.9岁,随访时间中位数为8.7年。CRT反应被定义为全身心室射血分数或面积分数增加10个点以上以及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或不变。

5年和10年免于心血管死亡、心脏衰竭住院或新的移植名单分别为92.6%和83.2%。5年和10年的CRT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7%和72.2%,前者导致手术系统翻修(选择性发电机更换除外)或治疗终止。

在5年和10年期间,持续治疗的总体概率分别为76.3%和58.8%。射血分数/面积分数变化显著增加(P<0.001),这主要归因于左心室(P=0.002)以及CRT后系统性心室舒张末期维度降低(P<0.05)。纽约心功能分级中位数从2.0提高到了1.25 (P<0.001)。在最后一次随访中,54.8%的患者出现了长期CRT反应,在左心室中更常见(P<0.001)。

由此可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CRT与约50%的患者可接受的生存期和长期反应相关。CRT继续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不大

原始出处:

Peter Kubuš.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Undergoing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 AM HEART ASSOC.2021.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0.0183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1. 2021-04-04 我要当大牛

    问题来了,长期预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看数据还是不错的呀,为什么结论是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不大呢

    0

  2. 2021-03-18 ms5000000518166734

    已读,受益匪浅呀!

    0

  3. 2021-03-16 huuuuuq

    这不错

    0

相关资讯

靶向左室电极置入指导CRT

  英国研究者进行的TARGET[靶向左室电极置入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研究表明,与标准CRT相比,使用斑点追踪心脏超声靶向左心室电极置入可显著改善反应性和临床状况,并降低死亡和心力衰竭相关住院率。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2; 59:1509-1518)。   该研究纳入220例计划进行CRT的患者,基线进行心脏超声斑点2维

Heart Rhythm: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远期死亡率变异颇大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再同步化治疗之后,远期死亡率依据基线传导缺陷和重塑反应而存在较大变异。论文于2012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心律》(Heart Rhythm)杂志。   此项研究对MADIT-CRT亚组患者进行了评估。MADIT-CRT对1820例接受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或仅除颤器(ICD)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在左束支传导

2013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标准解读

2013 年2 月,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美国心律学会(HRS)等机构联合发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用标准。该文件对369 种现实临床场景(适应证)下置入上述装置的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估,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生的决策水平,改善器械治疗效果,完善医疗报销政策。该标准将ICD 和CRT 的置入适宜性分为三种:适合(7~9分)、可能适合(4~6 分)以及不适合(1~

CAE:房颤/房速或为CRT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疗效与术后患者CRT起搏的数量密切相关。目前对CRT术后未能CRT起搏的原因、各种原因的所占比例未做过很好的研究。 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Cheng A等研究者收集了2006年至2011年间,通过起搏器程控获得起搏器数据的C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动算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未能CRT起搏的原因分为十类。对完成分类队列中的部分数据进行人工矫正。共检索了80768名

ACC 201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适用于非左室传导阻滞

3月30日的ACC 2014 会议上,以色列Goldenberg博士团队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关研究做报告,提出CRT不适用于无左室传导阻滞的轻度心衰患者。【原文下载】 相关研究情况概述 近期,一个长达7年的大型临床随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轻度心衰患者存在左室传导阻滞(LBBB)伴左室射血分数(LV)降低及起搏治疗的其他适应症,加用CRT具有长期的

中国循环杂志:阜外学者发现,房颤并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阜外医院刘尚雨等在本刊发文称,尽管合并房颤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增加,但房颤并非该类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01 至2014-12 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接受CRT的258 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中位随访22 个月,死亡33 例(12.8%),心脏移植5例(1.9%),心衰再住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