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 Genet:COCH新的功能缺失变异能够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听力损失

2020-07-10 AlexYang MedSci原创

COCH是耳蜗中表达最丰富的基因。因此,COCH的变异能够引起小鼠和人类中的听力损失。与COCH有关的听力损失有两种类型,即经证实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通过功能获得/显性阴性机制,伴有或不

COCH是耳蜗中表达最丰富的基因。因此,COCH的变异能够引起小鼠和人类中的听力损失。与COCH有关的听力损失有两种类型,即经证实的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通过功能获得/显性阴性机制,伴有或不伴有前庭功能障碍(DFNA9)),以及近期的无义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DFNB110)。

最近,研究人员在一个多民族群体中通过靶基因研究、外显子测序和功能研究鉴定了常染色体隐性听力损失的4个新的病理变异(2个无义变异,1个错义变异和1个碱基缺失)。为了调查是否这些非截短的变异能够通过一个功能缺失的机制发挥他们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微基因剪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义变异和缺失变异分别通过创建外显子剪接沉默和消除外显子剪接增强子机制均改变了RNA的剪接。两种变异均产生了读码框移码,产生了一个无效等位基因。

最后,研究人员指出,他们进一步验证了COCH变异引起了长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扩展了DFNB110的变异谱,强调了需要调查RNA剪接引起编码变异的影响。

原始出处:

Kevin T Booth , Amama Ghaffar , Muhammad Rashid et al. Novel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COCH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Hum Genet. 19 June 2020.

 

作者:AlexYa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nat Rec (Hoboken):携带常见耳聋基因变异的先天性中耳畸形分析

耳聋基因变异在内耳畸形中具有关键的作用。然而,先天中耳畸形与常见耳聋基因(GJB2, SLC26A4和mtDNA)在永久性感觉神经性耳聋儿童患者中的关系仍旧不清楚。最近,有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3个常见耳聋基因的总的变异频率在中耳畸形组(21.2%, 41/193)和正常中耳和内耳组(21.0%, 116/553)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061, p=0.940)。更多的是,GJB2和SLC

J Cell Biochem:CHK1功能性变异能够导致鼻咽癌风险增加

DNA损伤检查点能够预防与DNA损伤有关的细胞周期过程,并能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检查点激酶1(CHK1)在大量人类癌症的病因学中不能忽视,其中包括了鼻咽癌(NPC)。最近,有研究人员探讨了CHK1 rs492510在NPC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包括了684名NPC患者和823名无癌对照。研究人员使用逻辑回归模型评估了rs492510和NPC易感性的相关性,并利用RT-PCR分析了不同鼻咽癌组织中CH

Modern Pathology:反极性乳头状肾细胞癌中鉴定了复发性KRAS突变

综合性的分子分析阐释了乳头状肾细胞肿瘤(PRCC)是一种异质性的实体瘤。反极性乳头状肾肿瘤(PRNRP)是PRCC的子集,具有自身的特征组织形态,比如低等级的核特征,倒置的核位置,嗜酸性的细胞质,以及懒惰的临床行为。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比较1型PRCC(PRCC1)和2型PRCC(PRCC2)尝试确定了PRNRP的分子、临床病理、组织学混合免疫组化特征。研究共包括了30个PRNRP案例,23个PR

PLoS Genet:编码限制性羧基末端结构域的SLC12A2变异体能够引起人类遗传性听力损失

由于致病基因的遗传异质性,遗传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比较有挑战性。到目前为止,仍旧有一些遗传性听力损失相关基因需要鉴定。

Ann Neurol:GGPS1变异能够引起肌萎缩/听力损失/卵巢功能不全综合征

早发肌肉萎缩症与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最初在2名兄弟姐妹中鉴定,并随后在另外一些患者中有类似的发现,但迄今为止仍旧没有详细的描述。最近,有研究人员阐释了该现象的遗传和分子发病机制。

Nature:对国家卫生系统中的罕见疾病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至今为止,大多数罕见病患者还没有得到分子诊断,超过一半的此类疾病的病因变异和致病基因仍有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