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阻滞心电图几种特殊现象的分析技巧

2020-03-25 佚名 谷荀心电平台

本文结合两例心电图,共商分析技巧与思路。

束支阻滞心电图一直是临床心电图领域中的热 点、难点和试金石,其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考验心电 图医生的基本功及实际阅图经验,束支阻滞心电图 伴发的各种心电现象如同磁石令人兴趣盎然,有时 却令人望而生怯,本文结合两例心电图,共商分析技巧与思路。

例 1:患者男、55 岁,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及 左室明显增大,左室心肌运动幅度明显减弱。临床诊 断:扩张型心肌病。

心电图所见:图 1 为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P 波规 律出现,Ⅰ、Ⅱ、V 5、V 6 导联的 P 波直立,aV R 导联 P 波倒置,频率 75bpm ,诊断为窦性心律。PR 间期恒定 为 0.24s,Q R S 波群时限 0.14s,Ⅰ、aV L 导联的 Q R S 波 群呈 rSR′型,V 6 导联呈 R 型,R 波顶峰有明显切迹, V 1~V 4 导联呈 Q S 型,胸前导联可见明显的 ST-T 继 发性改变。诊断为:一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 滞。

图 2 为患者 V 1 导联心电图的连续记录,其具有 以下几个特征:

①C 图可见 PR 间期逐渐延长并伴QRS 波群脱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其前半段呈3:2 房室传导,后半段呈 2:1 房室传导;

②B 图 R 4、 R 5、R 6 形态呈 rsR ′型,时限 0.14s,呈完全性右束支 阻滞图形。这 3 个QRS 波在长间歇后 R R 间期相等, PR 间期明显不等,当证实患者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时,这种形态的 Q R S 波只能诊断为心室逸搏,并说明 逸搏点位于左室,室性逸搏周期 1.44s;

③A 图第 6 个QRS波开始到 B 图第 3 个QRS波均表现为不完全 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Q R S 波群时限明显变窄为 0.1s。这种形态的QRS 波群 PR 间期都相等,房室传 导比例为 2:1,R R 间期为 1.44s。

本图中长度为 1.44s 的 RR间期伴有三种不同形态的 QRS波群:一种为 左束支阻滞图形(窦性下传);一种为完全性右束支 阻滞图形(室性逸搏);第三种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本图分析的关键点: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 形出现的机制,通过梯形图分析,其实际是窦性激动 伴 2:1 房室传导,导致较长的 R R 间期后恰与室性异 位搏动形成室性融合波的结果。

例 2:患者女、71 岁,述心悸、气短、明显疲劳、乏力,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图 3)的特点:A 图中Ⅱ导联中窦性 P 波规律出现,PP 间期相等(0.68s),房室 2:1 传导,R R 间期 1.36s。B、C 两图为 V 1 导联记录,不同的 R R 间 期时呈现两种形态的QRS波群,一种 QRS波形态正常,呈 rS 型,R R 间期为 1.54s,PR 间期绝对不等,说 明该形态的QRS波均为交界性逸搏,有时构成交界 性逸搏心律(图 3C);另一种QRS波形态呈完全性右 束支阻滞图形。

A 图中V1 导联为 2 倍电压的心电图 记录。QRS波群时限 0.12s,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 滞图形。这种形态的 QRS波群在 B、C 图中RR 间期 不等,但RR间期均短于 1.54s,且每组 PR 间期相等 而诊断为窦性激动下传。通过测量可知呈右束支阻 滞图形的最长 R R 间期为 1.44s,说明阻滞的右束支 不应期明显延长至 1.44s左右。从 B 图中可见 R2~P5 为 1.16s,R3~P7 也为 1.16s,P5 正常下传,P7 却传导阻 滞,说明 1.16s为本例房室交界区的临界相(即有效 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的交接处)。

讨论

1、束支阻滞时的室性融合波

例 1 心电图的分析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确定基本窦性心律下传为完全性左束支阻 滞伴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图 2C)。

(2)确定本例存在室性逸搏心律(图 2B 中 R 4~ R 6 ),并能确定室性逸搏点位于左室。因为室性逸搏的 Q R S 波形态在 V 1 导联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

(3)由于房室阻滞的原因使 P 波下传受阻后形 成长周期。

上述三个条件的组合是导致本例心电图出现一 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基础。即本例心电 图在 V 1 导联出现间歇性右束支阻滞是心电图分析 的关键点。现已明确,当一侧束支发生阻滞时,如果 在阻滞侧出现室性异位搏动并且与窦性激动沿健侧 束支下传者融合时,可以使QRS波形态正常化或使QRS波的时限缩短。

这是因室性异位搏动激动束支 阻滞侧的心室肌节省了激动由健侧向阻滞侧传导的 时间,本例心电图恰恰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例如,室性逸搏间期 1.44s(图 2B 图中 R3~R6 );窦律 2:1 房室下传时 R R 间期也在 1.44s左右,两者在频率 比较相近的情况下同时进入心室则发生室性融合波,而融合波的形态取决于窦律下传与室性异位搏 动在心室激动时各自所占的比例,从图 2A 中 R6 至 B 中 R3 这段时间的 QRS波群形态为不完全性右束支 阻滞图形,因此能判定室性异位搏动在心室激动时略占主导地位。

分析这种心电图时要注意与间歇性右 束支阻滞、频率依赖性左束支阻滞进行鉴别。实际上 通过图中的各时间间期的标志,已经能够除外其他 的可能性。

2、时相性束支阻滞

本文例 2 心电图的分析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 题:

①首先要了解本例心电图为什么有时出现恒 定的 2:1 房室传导,有时却出现连续 2 个房波都不 能下传的情况。这涉及到不应期值的测定问题,通过 测定,本例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约为 1.16s(最长未 下传的 R P 间期),那么短于这个长度的 R P 间期都 将导致 P 波不能下传,大于该 R P 间期者均可下传, 如图 3A 图中 2:1 房室传导。

通过测量该值就可解释 为什么出现交界性逸搏,这是由于连续 2 个窦性 P 波都不能下传而使交界区逸搏点能够完成自己的激 动周期,并下传心室使其除极。

②例 2 心电图具有右束支阻滞,按照心脏传导 规则是:存在束支阻滞的情况下出现交界性激动时 的 Q R S 波群形态应与窦性下传者一致。本例心电图 却在交界性逸搏时 Q R S 形态都正常,这是由于本例 右束支不应期延长至 1.44s,而交界性逸搏间期为 1.54s,说明连续 2 个 P 波下传受阻后发生交界性逸 搏时右束支已经脱离了不应期激动能沿双侧束支下 传,这种束支阻滞称为右束支的 3 相阻滞。

通过这种 现象可认为该例心电图的房室阻滞部位是在房室传 导系统的高位区。当室性逸搏伴房室阻滞的部位在 体表心电图很难确定时,必须有希氏束电图检查的诊断才可靠。

上述是本人对这两例心电图的初步看法或称为 分析技巧,请同道们参考。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0-03-25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2. 2020-03-25 njwbhuang

    好好学习。

    0

相关资讯

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

随着心电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解剖学认识逐步加深,加之病理学、电生理学、心电遗传信息基础及异常心电图与临床疾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临床上对心电图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制定了《心电图诊断术语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2019)》。

Lancet:AI系统助力房颤的鉴别

研究发现,AI可提高正常窦性心律期间获得房颤特征的识别率

年轻女性心悸十年,其心电图的诊断....

长期反复心悸会诱发哪些疾病呢?患者的心电图应该如何诊断?

JACC:基于心电图的肥厚型心肌病人工智能检测算法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不常见但重要的心源性猝死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开发一种基于12导联心电图(ECG)的HCM人工智能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12导联心电图对2448例确诊为HCM的患者和5115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HCM对照者进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检测。随后,CNN会在612名HCM患者和12788名对照进行验证。HCM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8 ± 15.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

Stroke:心电图ST段和T波异常与卒中风险相关

由此可见,存在NSSTTA与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27%有关。

Heart:心源性猝死患者心电图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心肌纤维化与QRS波延长、深Q波、T波倒置和QRS波碎裂有关。这些结果为识别纤维性心肌病和SCD风险患者提供了潜在有用的无创早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