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华人研究再登Cell封面!有望挽救全世界数百万患者生命

2018-05-05 药明康德 学术经纬

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Wei Li博士课题组带来的一项研究荣登封面。这支三分之二都由华人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做出的发现,有望在临床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挽救患者生命。

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Wei Li博士课题组带来的一项研究荣登封面。这支三分之二都由华人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做出的发现,有望在临床医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挽救患者生命。

和通常的小鼠、斑马鱼、果蝇等动物模型不同,这支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一种叫做十三条纹地松鼠(13-lined ground squirrels)的奇妙生物。之所以研究这类松鼠,是因为它们是典型的冬眠动物。在寒冷的冬季,这种动物能进入休眠状态,而极低的代谢,让它们的体温长期保持在10度以下。

这些松鼠的耐寒能力引起了研究人员们的重视。要知道,对于不冬眠的动物来说,如此低的体温,已经足以造成器官的严重损伤,这些松鼠是如何做到冬眠之后若无其事的?如果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能在人类的临床上得到重要应用——对于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能够拯救他们生命的肾脏或肝脏往往需要低温运送。如果能避免低温给这些器官带来的损伤,或许就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研究的开头,科学家们首先确定了低温对细胞造成损伤的原理。他们发现在低温环境下,大鼠(非冬眠动物)的细胞骨架变得支离破碎,而地松鼠的细胞骨架在低温下也保持完整。这表明细胞骨架的完整程度或许是让细胞熬过低温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制造出了地松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以期用它作为一项重要工具进行后续研究。一项测试表明,这些干细胞诱导出的神经元与正常神经元细胞在耐冷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异。这也奠定了后续研究的基础。

在干细胞的助力下,后续研究进行得相当顺利。通过对比冬眠动物与非冬眠动物的细胞,科学家们发现两者的基因表达谱有着显着不同,而和线粒体功能相关的通路变化最大。进一步的探索则表明,遇冷之后,普通动物细胞内的ROS水平会快速且大幅的上升,这与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有关。科学家们推断,正是因为这些ROS的产生,才会氧化、破坏细胞骨架的完整性。

这一推断很快得到了证实。这支团队随后发现,通过引入几种作用于这一机制的药物,哪怕是寻常不冬眠的动物,在低温下也能对细胞进行很好的保护。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后,这一保护效果更为明显。

具体来看,在4度的低温下处理4小时,仅仅有5%的大鼠视网膜细胞还保有功能;而在治疗组中,这一数字高达70%。同样,这种方法能有效保护低温下保存的肾脏,减少潜在的副作用,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正如这支团队在论文的最后所提到的那样,这一全新的技术有望在人类器官中得到广泛应用。据估计,仅仅在中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就高达200万。考虑到中国地域广阔,许多器官在运送到手术台边时,不得不先经过一番低温处理,这对器官的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倘若这一新技术可行,无疑能将低温的影响降到最小。

从冬眠的松鼠到救人性命的新技术,或许这就是科学转化的魅力所在吧。

原始出处:

Jingxing Ou,et al.iPSCs from a Hibernator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udying Cold Adaptation and Its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Cell.Volume 173, Issue 4, p851–863.e16, 3 May 2018

作者:药明康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8-05-15 维他命
  2. 2018-05-20 苦惯了

    为华人研究者点赞!

    0

  3. 2018-05-20 苦惯了

    为中国点赞

    0

相关资讯

IMMUNITY:器官移植排异成为过去,华裔科学家找到了应对之法!

休斯敦卫理公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T细胞代码,可以使自体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成为过去。来自休斯敦的卫理公会研究所免疫学和移植科学中心的科学家文浩晨博士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开关,可以控制T细胞的功能。研究结果发表于《免疫学》杂志中。

Immunity:器官移植自体免疫关键分子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自身免疫排斥反应是必须跨过去的阻碍。而在近日,《Immunity》就刊登了一篇自体免疫的新研究:他们发现了控制T细胞功能的关键因子!其可以帮助克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18)》要点

前言自启动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我国器官移植捐献例数逐年增加,累积已超过一万例,已成为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器官捐献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移植界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及供者来源性感染(DDI)。DDI是指在器官捐献后,捐献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通过器官移植过程使受者罹患相同的感染。绝大部分捐献者入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可能经历重大手术,持续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

胡必杰:具有感染风险供体的受者需要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近几年,关于实体器官移植导致的受体感染频频发生,目前供体多来源于疾病终末期乃至脑死亡患者,相关器官携带的多重耐药菌或其他致病菌可导致受体的感染,临床、院感和移植等方面的专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正在准备联合出台相关共识与指南。

全球首例人羊嵌合体问世!该项目一度面临美国**卫生机构资助禁令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将人体干细胞移植到羊胚胎中,形成人羊嵌合体,有望给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希望。

Am J Transplant:极低体重新生儿供肾双肾整块移植新术式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主任彭龙开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美国器官移植杂志》(简称AJT)发表名为《利用主动脉远端建立流出道的极低体重新生儿供肾双肾整块移植新术式》(A novel technique for en bloc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rom infant donors with extremely low body weight by usin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