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D打印柔性心脏诞生

2017-07-20 刘曲 中国科学报

瑞士科研人员近日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全球首个形状、大小以及功能都与真人心脏高度相似的柔性心脏。虽然这种人造心脏仍处于概念性测试阶段,还不能用于移植,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尼古拉斯·科尔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国《人造器官》期刊上报告说,这种人造心脏使用柔软硅胶材料,由3D打印和石蜡铸造技术制作而成,它重390克,容积679立方厘米。新型人造心脏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硅胶整体,包

瑞士科研人员近日借助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全球首个形状、大小以及功能都与真人心脏高度相似的柔性心脏。虽然这种人造心脏仍处于概念性测试阶段,还不能用于移植,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尼古拉斯·科尔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国《人造器官》期刊上报告说,这种人造心脏使用柔软硅胶材料,由3D打印和石蜡铸造技术制作而成,它重390克,容积679立方厘米。

新型人造心脏是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硅胶整体,包含一个右心室和一个左心室,有一个额外腔室将两个心室隔开。这个腔室起着类似肌肉的功能,能像泵一样驱动血液进出心脏。

目前常用的人造心脏血泵等装置虽可泵送血液,但其机械部件易给使用者带来不良影响。科尔斯说:“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大小与患者心脏大致相同的人造心脏,尽可能地模仿人体心脏的形态和工作方式。”

不过,现在这种人造心脏还处于测试阶段。

作者:刘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dv Sci:血管化组织再生新思路——把生物诱发信号引入3D生物打印

目前,再生重建组织器官的最大难点是人工移植物的血管化。组织器官内部的血管网络可以传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进而维持机体的代谢和正常的生命活动。在骨缺损修复再生的过程中,骨组织的血管化依然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支架,细胞和生长因子构成了组织工程学的基本三要素。比较传统的支架加工工艺,3D生物打印技术不仅提供病人定制化的支架外在结构,更可以控制支架内部的微结构,为多级多尺度复杂组织的重建提供了可能。熔融沉积打

未来人类宝宝或可通过3D打印的子宫出生

发着绿光的小老鼠蹲在鼠妈妈身边,看上去就像货架上的儿童玩具。但它会抽抽鼻子,甩甩尾巴,用黑溜溜的圆眼睛看着你。尽管有着半透明的荧光躯体,它仍然是一只货真价实的老鼠宝宝。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3D打印将细胞排列成特定图案,为损伤血管打“补丁”

血管狭窄、硬化或者堵塞引起的组织缺血经常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坏疽等严重疾病。虽然目前的手术可以修复大血管出现的问题,但治疗那些比较微小或已被治疗损伤过的血管仍然十分复杂。近日,来自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新方法,利用注入内皮细胞的3D打印血管补片,生长出健康血管。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的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

矫正脊柱不能调高低?3D打印植入物来帮忙

自1986年美国科学家开发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以来,人们便致力于完善3D打印技术并不断尝试在各个领域应用。特别是在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因为其个性化、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制作各种医疗辅助用具,譬如打印手术导板。

全球**3D人体器官打印机问世

世界首款3D人体器官打印机问世,这款名为 BioAssemblyBot 的机器是第二代专注于生物医疗材料的 3D 打印机,旨在革新医疗保健行业。

治癌神器:可在 MRI 机内活检的3D 打印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将对医疗界,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产生重大影响。Stormram 4 是一款 3D 打印机器人的最新版本,它可以在一台 MRI(核磁共振成像)机器中运转,从而让癌症的检测和治疗变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