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孙蓬明/杨俊涛/柳江枫合作多组学揭示早期子宫内膜癌新恶性亚群及预后生物标志物

2024-07-26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对24例具有不同生存结果的早期子宫内膜样E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后,筛选出13种差异表达蛋白,同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进一步鉴定了2种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的蛋白。

早期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异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高质量的预后标志物及其在侵袭性肿瘤行为中的潜在作用。TP53突变被认为是EC改良分子分型中的重要主要分类,但它仍然不能准确预测EC的预后。

2024年6月17日,福建医科大学孙蓬明及中国医学院科学院杨俊涛、柳江枫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ancer 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s profiling reveal cells with novel oncogenic cluster, TRAP1low/CAMSAP3low, emerge more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poor-prognosis in early-stage endometrial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24例具有不同生存结果的早期子宫内膜样E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后,筛选出13种差异表达蛋白,同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scRNA-seq)进一步鉴定了2种富集于p53信号通路的蛋白。

有趣的是,发现肿瘤坏死因子1型受体相关蛋白(TRAP1)和钙调蛋白调节的频谱相关蛋白家族成员3(CAMSAP3)在特定细胞簇中显着下调。不出所料,TRAP1low/CAMSAP3low簇的特征基因包括经典致癌基因。此外,在系统阐明了髓系细胞与TRAP1low/CAMSAP3low簇与肿瘤微环境(TME)的关系后,观察到髓系细胞与TRAP1low/CAMSAP3low簇之间存在密切的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验证了TRAP1和CAMSAP3的表达。因此,通过多组学构建了一种结合TRAP1、CAMSAP3和TP53的新型预测模型。与曲线下面积相比,TCGA库中EC患者的诊断效率显著提高。总之,这项工作通过蛋白质组学和scRNA-seq改进了目前关于早期EC预后的认识。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改善早期EC患者的精确风险分层。

图片

子宫内膜癌(E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尽管EC预后良好,但一部分早期和低度病变患者病程进展迅速。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组亚群修改而成的分子分类系统ProMisE和Trans-PORTEC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并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然而,IHC显示大约48.2%的p53abn患者被漏诊。多组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鉴定出更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但很少有研究集中在预后蛋白和肿瘤微环境(TME)上。因此,鉴定早期EC的高质量预后标志物并探讨致癌亚群与TME的相互作用,提高p53abn检测的精度,避免漏诊。

图片

多组学鉴定早期EC预后蛋白并揭示亚型特征(图源自Molecular cancer )

本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了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特征表型细胞群,提高了目前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认识,鉴定到的预后蛋白可能会改善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精确风险分层,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的理解,更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改善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参考消息: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4-02039-2

作者: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受累预测术前评分

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受累预测术前评分

Nature Medicine:算法驱动,医疗革新:HECTOR模型开启子宫内膜癌精准医疗新时代

HECTOR模型不仅在预测子宫内膜癌远处复发风险方面表现优异,还在辅助治疗获益的预测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该模型的临床应用有望实现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预后,同时降低诊断成本和周期,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专家述评】| 2023年度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及展望

本文现针对2023年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

绘真约大咖 | 杜振华教授:子宫内膜癌为何要做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如何指导个体化治疗?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和分子遗传特征的理解,基于分子遗传特征的个体化精准治疗,革新了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模式。

指南解读 |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2024年NCCN指南更新内容一文掌握!

本文将对药物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

ANNALS OF ONCOLOGY | RUBY试验:多塔利单抗加化疗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期

该研究报道了多塔利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原发性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联合治疗在原发性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OS和PFS2获益,安全性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