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RD & ATS 2016:金美玲教授谈真正的哮喘控制意味着什么

2016-10-18 MedSci MedSci原创

金秋十月,满载硕果。第十二届国际呼吸学会暨ATS呼吸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16日上午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中山医院的金美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真正的哮喘控制意味着什么?”梅斯小编对演讲进行了整理,与大家分享。

金秋十月,满载硕果。第十二届国际呼吸学会暨ATS呼吸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16日上午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中山医院的金美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真正的哮喘控制意味着什么?”梅斯小编对演讲进行了整理,与大家分享。

金教授说,国家重大疾病项目中呼吸科有两个病,慢阻肺和肺癌,其实哮喘也应该列在其中。哮喘是呼吸科的常见慢性病,哮喘是对一系列临床症候的概括性术语。治疗哮喘就是有效的控制疾病,减少临床症状。

治疗哮喘的目标 

控制哮喘是指“通过治疗消除或减少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控制症状的目标:无气促或呼吸困难,最少的日间症状(咳嗽,喘息,气促),无哮喘引起的夜间觉醒,无正常的活动受限。二是降低哮喘不良预后的风险:减少急性发作,减少急诊就医,降低FEV1,减少药物副作用。最终使哮喘患者不受疾病影响,完全正常的生活。

治疗哮喘疾病控制的评估

治疗哮喘疾病控制的评估,大家都知道,可见的因素主要是临床症状,急性发作,肺功能下降。潜在的因素有时会被忽略,潜在的因素主要有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其中气道炎症经常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气道炎症标志物: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密切相关。轻,中,重哮喘患者的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呈现依次增高的特征;哮喘未控制患者的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要比哮喘得到控制的患者高的多。研究发现基于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哮喘管理策略,与英国哮喘指南(BTS)策略相比,采取痰EOS策略管理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显著减少。

治疗策略

金教授还介绍道,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对哮喘潜在因素的影响,基于气道炎症的治疗策略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发作。随着哮喘病症的增加,发生固定气流受限的风险也在增加。发生固定气流受限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排在第一位的因素即是痰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标志物)。气道重构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并导致肺功能下降。烟雾,吸烟,冷空气,各种喷雾剂,强烈的气体,化学性气体等非特异性诱因加重了气道收缩的倾向。基于气道反应性(AHR)的哮喘管理策略降低了患者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治疗时间越长,差异变得越大。AHR 策略组需要ICS剂量更高,提示基于气道AHR治疗时,不仅要持续相当时间,同时也需要使用足够剂量的ICS。AHR治疗策略显著降低气道网状基底层厚度,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潜在因素--基于AHR治疗策略可以减少急性发作,降低气道重构。控制哮喘需要合适剂量持续维持治疗,剂量不足,疗程短缺乏也会对潜在因素的产生影响。

最后金美玲教授总结道,真正意义的哮喘控制意味着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使用正确的吸入装置以彻底控制哮喘,从而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障碍的正常生活,同时也没有疾病或治疗带来的长期影响。

金美玲教授简介



金美玲,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委员,中国哮喘联盟委员,《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编委,《中华哮喘》杂志编委,《呼吸新视野》杂志编委。 2004年去美国Vanderbilt 大学短期学习。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