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技术研究获进展

2017-01-05 不详 生物物理研究所

SIMBA对于固定细胞actin和活细胞CLC重构结果展示 2016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课题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法课题组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Live-cell single molecule-guided Bayesian loc



SIMBA对于固定细胞actin和活细胞CLC重构结果展示

2016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课题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法课题组以及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Live-cell single molecule-guided Bayesian localization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技术及其独特优势。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由于打破了传统光学衍射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生物学,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由于设备和时空分辨率的影响,活细胞超分辨率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贝叶斯定位显微技术(Bayesian analysis of the blinking and bleaching,3B)利用荧光蛋白漂白和闪烁的特性,通过分析整个图像序列的变化得到荧光蛋白的概率分布图,该方法用简单的光学设备就能实现活细胞动态结构的超分辨率成像,成为活细胞超分辨率成像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为细胞成像新的重要工具,它仍然有三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

1)在精度方面,存在严重的结构缺失,定位精度不高;

2)在速度方面,该方法极其耗时,为了得到1.5μm的超分辨率结构,大约需要6小时,并且随着图像尺寸的增加,计算时间急剧增长;

3)在分析尺度方面,由于速度的限制,该方法很难获得全细胞大尺度长时间的动态变化。

针对以上问题,实验人员通过将单分子定位和贝叶斯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新型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技术(single molecule guided Bayesian localization microscopy,SIMBA),该技术有以下优点:

1)适用范围广,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硬件设备,就能与主流TIRFM、PALM、STROM和light-sheet显微镜相结合,便于推广和使用;

2)时空分辨率高,减少了结构伪迹的同时实现了50nm的空间分辨率和0.5-2s的时间分辨率;

3)运行速度快,相比3B,加速比超过100倍,并且随着图像尺度的增大,加速效果更加明显;

4)分析尺度大,实现了全细胞大尺度长时间动态变化分析。

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开发新型活细胞超分辨率成像探针和新方法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平勇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方向。徐平勇、张法、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徐帆、张名姝为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受到国家“97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基金先导项目等的资助,并申请专利“一种贝叶斯显微成像方法”。

原始出处:

Xu F, Zhang M, He W, Han R, Xue F, Liu Z, Zhang F, Lippincott-Schwartz J, Xu P.Live cell single molecule-guided Bayesian localization super resolution microscopy.Cell Res. 2016 Dec 30. doi: 10.1038/cr.2015.160. [Epub ahead of print] No abstract available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