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史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研究

2016-07-24 phylis 译 MedSci原创

背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1个位置上存在和组成可能与远端缺血事件有关。研究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壁厚,狭窄,斑块组成是否与缺血性卒中和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相关。方法:以人口为基础的鹿特丹研究,1731无症状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72.4±9.1岁, 55%为男性)进行了双侧颈动脉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颈动脉壁厚度、狭窄和斑块组成,斑块内出血,脂质和钙化。磁共振成像后,对缺血性卒中和冠

背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远端缺血事件有关。研究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厚壁、狭窄、斑块组成是否与缺血性卒中和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相关。

方法:以人口为基础的鹿特丹研究,1731无症状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72.4±9.1岁, 55%为男性)进行了双侧颈动脉磁共振成像。研究者评估颈动脉壁厚度、狭窄和斑块组成,斑块内出血、脂质和钙化。磁共振成像后,对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史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是由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的,所有参与者都知情同意。校正年龄和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斑块的特点和临床事件之间的性别特异相关性。

结果: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内出血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而与女性缺血性卒中不相关(男性:狭窄每增加10%的OR:1.17 95% CI,1.06-1.30 ;斑块内出血为2.39 [ 95% CI,1.32-4.35 ])。在男性和女性中,颈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相关(男性:每增加10%OR 为1.12 [ 95% CI, 1.04-1.21 ];女性:OR,1.17 [ 95% CI,1.03-1.34 ])和颈动脉壁厚度与冠心病相关(男,1.20 [ 95% CI,1.03-1.39 ];女性:OR,1.21 [ 95% CI,0.88-1.65 ])。斑块组成与冠心病不相关。

结论:颈动脉斑块厚度和狭窄与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史有关,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卒中相关,但不与冠心病相关,为心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原始出处:

Selwaness M, Bos D, et al.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late With History of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2016 Jun


作者:phylis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6-10-11 ylzr123

    好文值得点赞!继续关注学习。

    0

相关资讯

Sci Rep: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降低痴呆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卒中发生风险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s)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和抗炎的特性。研究者调查无卒中史的应用AChEIs药物的痴呆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使用1999到2008年台湾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中的数据,共有50岁以上的无卒中史的老年痴呆症患者37352例符合条件。竞争风险校正后,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与相匹配的倾向得分相比(240.8/100

Neurology:左心房疾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背景:最近报道显示左心房疾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试图探讨心房内传导阻滞(aIAB)是否是脑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者检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中的14716患者,aIAB和缺血性卒中发生之间的关系(平均年龄54±5.8岁;55%女性;26%为黑人)。在ARIC研究期间(1987-1989),从基线数字心电图识别aLAB患者,并对其进行3次随访研究访问(1990-

Lancet Neurol:阿替普酶有益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长期生存

阿替普酶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生存的影响是一个讨论的主题。研究人员在第三次国际卒中试验(IST-3)中报告了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的长期生存效果。 IST-3在12个国家(澳大利亚,欧洲和英国)的156家医院进行,参与者(年龄>18岁)通过电话语音或网络系统以1:1随机分配,在缺血性卒中后6小时内接受静脉注射0.9mg/kg的阿替普酶加标准治疗或单纯标准治疗。研究人员在英国

Int J Cardiol:LDL-C和非HDL-C水平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背景:血脂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低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CHD)的相关性。目的:评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地理、种族和民族差异是否与卒中事件的发生相关。方法:从卒中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的原因研究(REGARDS)中,研究者评估基线无卒中的受试者的LDL-C,HCL-C,TC, non-HDL-C(total- HD

PLoS One: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缺血性卒中后溶栓治疗,易颅内出血

背景:脑白质疏松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脑白质疏松症及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仍有争议。方法: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比较有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的风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ISI数据库中2015年12月前相关报道。脑白质疏松症及颅内出血有明确定义的原创文章符合条件,对其进行选择和分析。应用漏斗图、E

JAMA Neurol: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前脑微出血负担越高,则脑出血的风险越高

重要性,脑微出血(CMBS)已被确立为脑出血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在静脉溶栓治疗(IV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中,CMB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风险的潜在相关性的研究数据是相互矛盾。目的:探讨CMB(IVT 前MRI显示>10 CMBS)与IVT的 AIS患者继发性颅内出血的风险的相关性。数据源:搜索MEDLINE和Scopus数据库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没有语言或其他限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