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Gastroenterology:血清AKR1B10可以作为肝细胞癌不利生存的指标

2023-10-22 xuyihan MedSci原创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癌 。 死亡率高,在 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癌 、 食道癌 而居第三位。

2015年,全球诊断出854000例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810000例。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肝细胞癌是一种高致命性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严格监测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复发是降低肝细胞癌死亡率的主要策略。Aldo-酮还原酶1B10(AKR1B10)是一种分泌蛋白,以NADPH为辅酶,将亲电醛基和酮基转化为醇基,并在HCC中上调。AKR1B10能有效消除生理水平的细胞毒性/致癌细胞内α和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保护宿主细胞。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多项研究表明,HCC组织中AKR1B10的上调,但基于组织AKR1B10表达的预后和生存益处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清AKR1B10对肝细胞癌的预后价值。

为此,研究人员对273例接受血清AKR1B10检测的原发肝癌患者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生存和临床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对数秩检验用于估计患者生存与血清AKR1B10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单独或结合其他临床病理因素评估血清AKR1B10水平的预后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KR1B10与肿瘤分期(p = 0.012)、大小(p = 0.004)、原发肿瘤数(p = 0.019)和Child-Pugh分类(p = 0.003)相关。血清AKR1B10正常患者的血清AKR1B10水平高(≥ 267.9 pg/ml)的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95%[CI] 20.788–29.212)。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KR1B10水平是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标志物,(HR 1.830,95%CI 1.312-2.552;p<0.001)或也是其他不良他临床结局的预测指标(HR 1.883,95%CI 1.264-2.806;p = 0.002),如TNM分期、肿瘤大小和门静脉浸润。在同一组肝细胞癌患者中,AFP在临界值为400ng / ml时表现出预测效能,但在20ng / ml和200ng / ml时没有。

 

本项研究证实血清AKR1B10是肝细胞癌的新预后标志物,优于甲胎蛋白。

 

原始出处:

Xie, C., Ye, X., Zeng, L. et al. Serum AKR1B10 as an indicator of unfavorable survival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 58, 1030–1042 (2023). https://doi.org/10.1007/s00535-023-02011-9

作者:xuyih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10-22 医鸣惊人

    认真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专家述评】| 2022年度肝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

本文就2022年度肝癌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JGH: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丙型肝炎治疗及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效果的远期结局分析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的主要组织学亚型,占原发性肝癌的90%,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CDD:曹雪涛团队发现可诱导线粒体IRG1促进肝细胞凋亡和随后的肝癌发生

我们发现肝损伤期间线粒体中诱导的IRG1是促进肝细胞凋亡和随后肝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Cell Metabolism: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唐霓/汪凯揭示高果糖饮食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

该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UDP-GlcNAc)和O-GlcNA酰化水平升高有助于HCC的进展。

Cell子刊:黄爱龙/唐霓团队揭示高果糖饮食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

该研究在多种小鼠肝癌模型中证实了高果糖促进肝癌进展,并揭示果糖的肠道菌群衍生物。

Lancet Oncol:全球首创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治疗晚期实体瘤研究成果发表

临床研究证实了卡度尼利的“抗PD-1联合抗CTLA-4”的协同抗肿瘤效应,结合良好的安全特性,卡度尼利有望开启肿瘤免疫治疗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