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Neurol:难分伯仲——非免疫原性重组葡激酶与阿尔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比较(FRIDA)

2021-10-25 Naomii MedSci原创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非免疫原性葡激酶的疗效不逊于阿尔替普酶。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严重不良事件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在4.5h时间窗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超过70%的卒中事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需要静脉溶栓治疗,但由于症状出现后的时间窗,只有一小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有资格接受这种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Alteplase是全球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药物。然而,Alteplase几乎没有纤溶效果使得动脉再通。因此,开发一种替代的、更有效的、更安全的溶栓疗法是必要的。

      葡激酶于1948年被LACK首次分离,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改进了纯化方法,其独特的纤维蛋白选择性使这种溶栓剂成为20世纪90年代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一线治疗的候选药物。在STEMI患者的葡激酶试点试验中,大多数人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阿尔替普酶组,但他们在输注后出现了中和性抗葡萄球菌激酶IgS,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因此,葡激酶的高免疫原性阻碍了其广泛应用。氨基酸替代,包括Lys74Ala、Glu75Ala、Arg77Ala,这可以使STEMI患者中和抗葡萄球菌激酶IgS滴度降低200多倍。

      非免疫原性葡萄激酶是一种溶栓剂,产生抗体减少,免疫原性低,生物活性高。它于2012年在俄罗斯注册为治疗STEMI患者的溶栓药物。在一项针对STEMI患者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FRIDOM 1)中,非免疫原性葡激酶在所有患者中作为单次静脉推注15毫克,无论体重如何,表现出与替替普利类似的高再灌注通畅率和较少的轻微出血事件,并且没有中和IgGs。据报道,在4000多名STEMI患者中,该药物的颅内出血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低、疗效高,这表明该药物可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研究。近日有研究评价了非免疫原性葡激酶单次静脉滴注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4.5h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人员在俄罗斯的18个临床地点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多中心、平行分组、非劣势试验。纳入了18岁及以上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高达25分)。研究药物必须在症状出现后4.5h内给药。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非免疫原性葡萄球菌激酶(10 Mg)或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90 mg)静脉注射。该随机化序列是由一位独立的生物统计学家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创建的。84块(块大小为4)不透明密封信封按从1到336的顺序编号,并按数字顺序打开。患者不知道他们被分配的治疗,并由研究调查人员进行评估,他们也不知道在所有试验日的治疗分配。急诊科的工作人员给他们注射了分配的药物,并打开了信封,他们没有盲治。主要疗效终点是一个有利的结果,定义为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根据第90天MRS评分0~1的差值,确定非自卑边际为16%。仅对主要结果采用韦尔奇t检验进行非劣势检验。终点在按方案人群中进行分析,该人群包括所有随机分配的患者,他们在没有违反任何方案的情况下完成治疗;这一人群与意向治疗人群相同。这项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NCT03151993上完成并注册。

  • 在2017年3月18日至2019年3月23日招募的385名患者中,336名(87%)纳入试验。168名患者(50%)被随机分配接受非免疫原性葡萄激酶治疗,168名患者(50%)接受阿尔替普酶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89天(IQR 89-89)。
  • 非免疫性葡激酶治疗组168例中有84例(50%)在治疗90d时预后良好,而阿替普酶组168例中有68例(40%),优势比(OR)为1.47,95%可信区间(CI)为0.93~2.32;P=0.10。90d优良率差异为9.5%(95%CI-1.7~20.7),下限未超过非劣势界限(P非劣势<0.0001)。
  • 非免疫原性葡激酶组有5例(3%)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阿尔替普酶组有13例(8%)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p=0.087)。在第90天,非免疫原性葡激酶组17例(10%)和阿替普酶组24例(14%)死亡(p=0.32)。
  • 非免疫原性葡激酶组有22例(13%)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而阿替普酶组有37例(22%)发生严重不良事件(p=0.044)。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非免疫原性葡激酶的疗效不逊于阿替普酶。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和严重不良事件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非免疫原性葡激酶在4·5h时间窗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时间窗外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则需要通过再灌注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如有必要,行血栓切除术)来评估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献来源:Gusev EI, Martynov MY, Nikonov AA, et al. Non-immunogenic recombinant staphylokin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 4·5 h after symptom onset in Russia (FRIDA): a randomised, open label, multicentre, parallel-group,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Neurol. 2021;20(9):721-728. doi:10.1016/S1474-4422(21)00210-6

作者:Naomi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NNP:心房颤动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早期与晚期直接口服抗凝剂关系

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中,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在预防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方面至少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s)一样有效。在四项关键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示,DOAC比VKA的主要优势是颅内出血(

Front Neurol:电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小鼠潜在 mRNA 和 miRNA 调控网络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电针(E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复杂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最近,更多的证据揭示了 microRNA (miRNA)-mRNA 网络在缺血性中风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对缺血性卒中中由 EA 调控的新型关键基因、

Stroke:HDL亚型与隐性脑梗塞和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否与血管性脑损伤的风险相关尚未明确。HDL由许多种载脂蛋白组成,形成了不同的HDL亚型。

Neurology:颈动脉斑块炎症的PET显像与5年再发卒中的预测

斑块炎症相关的18FDG摄取改善了5年复发性同侧缺血性卒中的鉴别。将斑块炎症添加到目前的选择策略中,可能针对最有可能从颈动脉血运重建中获得晚期和早期益处的患者。

Eur Heart J:残留胆固醇水平升高会增加外周动脉疾病、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卒中风险

在一般人群中,残余胆固醇水平升高与PAD风险增加5倍相关,且高于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后何时重启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和冠状动脉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石。

拓展阅读

好文推荐 |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就远端缺血预处理对炎症反应的调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防治策略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JAMA子刊:浙江大学楼敏/袁长征发现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

该研究报道了一项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随机临床试验。

Hypertension: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取栓后的血压变化轨迹和结局

卒中患者在EVT后的最初24小时内遵循明显的SBP变化轨迹。手术后持续升高的SBP与不良的短期和长期结局相关。

2023年度巨献:中国神经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2023年梅斯年终巨献:中国重磅级医学研究成果解读!

Academic radiology:如何应用皮质静脉血流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和预后

4D-CTA成像具有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其提供的血流速度信息可以帮助评估AIS患者在发病早期皮质静脉显影不良的临床价值。

【好文推荐】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探究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

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 · 2023-01-10

2021 ESO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欧洲卒中组织(ESO,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 2021-03-06

2020 SNACC共识声明:COVID-19流行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神经麻醉与重症监护学会(SNACC,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in Anesthesiology and Critical Care) ·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