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gene:脂肪酸受体GPR120可能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

2013-09-04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研究组在最新研究中,首次揭示了脂肪酸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在人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癌基因》。   一系列GPR被认为是脂肪酸受体(FFAR),这些受体在生理性自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GPR120是FFAR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个成员,其内源性配体为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酸。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研究组在最新研究中,首次揭示了脂肪酸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在人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癌基因》。
 
一系列GPR被认为是脂肪酸受体(FFAR),这些受体在生理性自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GPR120是FFAR家族中最神秘的一个成员,其内源性配体为多不饱和长链脂肪酸。GPR120具有调节肠激素的作用。由于其在代谢性及炎症性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中的潜在调节作用,GPR120的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研究员张雁云指导下,博士后吴琼等发现GPR120在结直肠癌细胞株和人结直肠癌组织上高表达,且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对GPR120在人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GPR120信号被活化后可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上皮间质化转化及迁移,揭示了GPR120是一种促进人类结直肠癌进展的FFAR。专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脂质代谢组学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同时也提示GPR120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

原始出处:

Wu Q, Wang H, Zhao X, Shi Y, Jin M, Wan B, Xu H, Cheng Y, Ge H, Zhang Y.Identification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0 as a tumor-promoting receptor that induces angiogenesis and migration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Oncogene. 2013 Jul 15. doi: 10.1038/onc.2013.264

 

(责任编辑:shuisong.ye)

作者:中国科学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3 NCCN指南中文翻译版-结直肠癌

本指南中文版由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辛勤奉献。由于NCCN指南中国版的修订工作已于2012年暂停,因此国内同事将不再获得以后的中国版指南。中国版是官方版,NCCN专家和中国专家组讨论后把不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一些诊疗项目去除,增加一些中国特有的东西。本指南完全忠实于英文原文:2013 NCCN指南中文翻译版-结直肠癌 合订版.pdf

Ann Surg: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或可用于结直肠癌分期及治疗

研究要点: 研究样本为肿瘤中心部位以及切缘周边5cm的新鲜组织样本 HR-MAS NMR检测可检出CRC肿瘤特异性代谢特征 结肠癌与直肠癌间具有代谢差异 不同T分期肿瘤间的代谢特征也分别具有独特性 既往研究证明,肿瘤细胞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基于该观点,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Jeremy K. Nicholson博士等人欲通过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HR-MAS NMR)频谱手段,对结直

Gastroenterology: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可预测患者生存期

结直肠癌是一个异质性分型的集合体。其发病是一系列不同遗传事件和表观遗传学事件不同组合所造成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根据个体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情况、CpG岛甲基化表型、体细胞BRAF突变情况及体细胞KRAS突变情况将结直肠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例如与微卫星灶稳定或微卫星灶不稳定性程度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较,微卫星不稳定性程度高的患者结直肠癌更多定位于近端结肠、临床分期较低级、分化程度较高且肿瘤组

Cell Host & Microbe:具核梭杆菌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重要致病菌

  具核梭杆菌(F. nucleat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口腔共生菌,但它有潜力致病,有时会引起牙周病。2011年10月,来自加拿大BC癌 症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两个研究小组,证实这种细菌也存在于肠道中,且其在肠道中的丰度与结直肠癌相关。现在,两项新研究提供了功能证据,可帮助解 释具核梭杆菌是如何推动癌症形成的。   在发表于8月13日Cell Host&nbs

Ann Surg:可通过早期结直肠癌肿瘤类型及分期选择局部切除及大部切除

在2013年8月23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Paris Tekkis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对比考察了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的癌症特异性结果。由于目前相关技术进展,在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时,会优先考虑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而非根治性手术

Ann Surg: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与大部切除疗效基本相当

研究背景:结直肠外科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医师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控制策略常感到无所适从。随着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的出现,要求进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有望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必须对通过大部手术切除获得的高质量肿瘤清除率以及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平衡考量。本文所指的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等。由于相关技术的进展,在早期结直肠癌癌治疗时,会优先考虑腹腔镜及局部切除技术而非根治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