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CHANCE & POINT联合分析结果重磅发布

2019-09-05 国际循环编辑部 国际循环

国际权威杂志JAMA Neurology(IF: 11.5)8月19日发布了CHANCE & POINT研究联合分析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轻型卒中与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21天获益最佳,再次验证中国CHANCE研究的结论。

国际权威杂志JAMA Neurology(IF: 11.5)8月19日发布了CHANCE & POINT研究联合分析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轻型卒中与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21天获益最佳,再次验证中国CHANCE研究的结论。

2013年发表在NEJM的CHANCE研究结果发现,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天可显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2018年POINT研究公布,在全球范围内验证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然而POINT研究双联抗血小板组(90天)主要出血风险增加。关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轻型卒中和高危TIA患者的获益与风险,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优时长,仍存在一定争议和讨论。因此,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将CHANCE和POINT两项研究的患者水平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以更好地分析双联抗血小板的获益、风险和最佳时长。

表1. CHANCE研究与POINT研究设计对比




不同于普通的荟萃分析,本次联合分析纳入来自CHANCE研究(5170例)和POINT研究(4881例)的10 051例轻型卒中或高危TIA患者,从患者水平将两项研究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其中,5016例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5035例单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随访90天,主要终点事件为90天的新发主要缺血事件(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主要安全终点为90天主要出血。



图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主要缺血&出血事件复合终点的获益在最初21天
 
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阿司匹林单药可显著降低90天主要缺血事件风险[328/5016(6.5%) vs. 458/5035(9.1%);HR=0.70,95%CI:0.61~0.81;P<0.001];主要缺血事件获益大多数发生在前21天[263 /5016(5.2%)vs. 391/5035(7.8%);HR=0.66,95%CI:0.56~0.77; P<0.001],而非22~90天;主要出血在双联抗血小板组发生率更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0.6% vs. 0.4%,HR=1.59,95%CI:0.88~2.86;P=0.12)。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阿司匹林单药的获益,在各预设亚组也与整体人群一致。
 


图2. CHANCE & POINT联合分析亚组结果

2013年CHANCE研究公布,首次突破卒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禁区,证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21天可显著降低轻型卒中或高危TIA患者的卒中复发。POINT研究在全球范围验证了早期高危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正确性,但由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过长(90天),导致更多出血事件;临床医生最为担心的双联抗血小板出血问题,JAMA Neurology杂志8月发布POINT二次分析结果提示,主要出血事件大多为可干预的消化道出血等。2019年6月Circulation杂志发布POINT研究时间序列分析,证明21天是最佳双联抗血小板时长。本次联合分析的结果再次证实CHANCE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图3. POINT研究时间序列分析,21天是最佳时长

CHANCE研究公布后,改写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系列国内外指南及国际抗栓共识,欧洲卒中行动计划2018~2030也将CHANCE方案纳入。CHANCE研究为临床上更加精准、合理地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提供重要参考,也证明我国在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原始出处:

作者: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Neurol:双联抗血小板严重出血的特点

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或 TIA 短期内发生缺血性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的比例很高,发病后90天内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为4-6%。阿司匹林能够使缺血复发的风险降低大约20%。氯吡格雷通过P2Y12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也是经常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特别是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复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JACC:房颤预防脑卒中新装置:在颈动脉放线圈捕获血栓

房颤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但是即使服用华法林及非华法林口服抗凝药物,也还残余35%左右的脑卒中风险,此外,还有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有没有更好的能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Stoke:是否应该限制取栓次数?

对于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很大一部分成功再通者不能达到良好功能预后。2019年7月来自西班牙的álvaro García-Tornel等在 Stroke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取栓次数(number of thrombectomy device passes)和再通程度(mTICI 分级)对临床和功能预后的影响。

Stroke:EVT血管开通前的血压管理

最近一项纳入了1287例患者的 meta 分析发现接受了 EVT 治疗的患者中,仅46%的患者在90天时达到了功能独立,仅10%的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JACC:颈总动脉滤过器的置入可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

不适于口服抗凝药(OACs)的卒中和房颤高风险患者需要其他的卒中预防策略,一种新型的永久性线圈过滤器可以直接置入两个颈总动脉(CCA),用于捕获直径大于1.4 mm的栓塞。本CAPTURE临床试验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置入两边CCA滤过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的患者纳入标准为: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OAC不适用,CCA直径为4.8-9.8mm,且没有颈动脉狭窄>30%。经超声

JACC:左心耳电隔离明显增加患者卒中风险

左心耳电隔离(LAAEI)术后左房收缩力的减弱引起的血流留滞会导致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LAAEI术后接受或不接受口服抗凝治疗(OAC)患者的血栓形成事件(TE)发生率。本研究对1854名LAAEI术后患者进行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 随访,术后6个月的TEE结果显示有336名(18%)患者有保留的左心耳血流速度、收缩力和持续性A波,剩下的1518名患者也有参数异常。在消融术后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