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打鼾与中风风险存在因果关系

2024-02-1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与 BMI 管理相比,通过物理治疗打鼾对预防和控制中国人群脑卒中更有益。

打鼾,也就是打呼噜从根本上讲,是呼吸气流通过呼吸道受阻产生振动发声,是常见的健康问题。据数据显示,习惯性打鼾的发病率约为 21.2%。与其他睡眠问题相比,打鼾更容易被发现。通过减肥、口咽运动、下颌前突矫正器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干预打鼾。

大多数人认为打鼾不是什么有影响的大事,甚至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殊不知,打鼾有着不小的健康隐患。以往的观察性研究证实,打鼾与中风之间存在正相关。

近期,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在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打鼾与中风的因果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中 82339 名参与者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在 CKB 和英国生物库(UKB)的打鼾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中发现的遗传变异被选中用于构建遗传风险评分(GRS)。此外,还对非肥胖组(体重指数小于 24.0 kg/m2)进行了 MR 分析,并进行了多变量 MRMVMR)分析,以控制体重指数可能带来的多效应。此外,还采用了逆方差加权法(IVW)来估计与 CKB 基因组研究中发现的遗传变异的因果关系。

结果发现,打鼾与总中风、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呈正相关。使用 CKB GRS,相应的 HRs95% CIs)分别为 1.561.50 2.02。使用 UKB GRS,相应的 HRs95% CIs)分别为 1.781.94 1.74。在非肥胖组的 MR 分析、MVMR 分析和使用 IVW 方法的 MR 分析中,相关性保持稳定。

总之,本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增加总中风、ISHS的风险,且其因果效应独立于体重指数。与 BMI 管理相比,通过物理治疗打鼾对预防和控制中国人群脑卒中更有益。

原始出处

Zhu Y, Zhuang Z, Lv J, Sun D, Pei P, Yang L, Millwood IY, Walters RG, Chen Y, Du H, Wu X, Schmidt D, Avery D, Chen J, Chen Z, Li L, Yu C;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Group.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snoring and strok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 Jan 23;44:101001. doi: 10.1016/j.lanwpc.2023.101001. PMID: 38304719; PMCID: PMC1083245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4-02-18 13013f32m56暂无昵称

    学习,👍👍👍👍👍👍👍👍👍👍👍👍👍

    0

相关资讯

北京大学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打呼噜,大幅增加中风风险

该研究显示,打鼾增加总中风、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存在因果关系,且因果效应与BMI无关。在中国成年人中,基因预测的打鼾与总中风、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分别增加56%、50%、102%相关。

睡得不好影响脑健康!AHA科学声明:2大策略有助于降低中风、痴呆症等风险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在Stroke上发表了一项科学声明,声明中探讨了睡眠障碍和睡眠紊乱与大脑健康问题(如中风、痴呆症等)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策略。

中风治疗的又一策略!JAMA子刊:新细胞疗法治疗可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研究结果显示,在缺血性卒中发作后18 h~36 h内静脉注射MultiStem是安全的,但并不能改善90天时的短期结局。

中风是“睡”出来的?50万中国人研究:打呼的人,中风风险增加至少50%!

在中国成年人群体中,通过遗传风险预测的打鼾可增加整体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风险,而这一因果效应与体重指数(BMI)无关。

ISC 2024:35岁前患高血压增加中年中风风险

该研究强调了定期预约初级保健以筛查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NEJM:中风发作后4.5至24小时开始使用替奈普酶较安慰剂,并未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研究并未达到有效性终点,即在卒中发作后4.5-24 h开始接受替奈普酶治疗未较安慰剂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